第06版:文化焦作 上一版3  4下一版
民间刺绣:飞针走线的指间艺术
我市第二届 中国画艺术观摩展昨日开展
第四届“夏青杯”朗诵大赛 焦作赛区博爱赛场进行决赛
温县“和谐太极·美好计生” 书画摄影展开展
千年光州 百年御膳
侯莹带队来我市进行演出交流
 
焦作日报 | 焦作晚报 | 焦作网 | 焦作论坛
上一期 版面导航    
下一篇4 2015年5月29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民间刺绣:飞针走线的指间艺术
本报记者 李 锴
移动手机用户:发送短信 jzsjb 到 10658300 即可订阅《河南手机报焦作版》,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登录 焦作网t.sina.com.cn/jzwww焦作手机报t.sina.com.cn/jzsjb) 官方微博参与互动
版权声明: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转载或建立镜像等。
联系电话:0391-8797395
分享到:
  店主在展示刺绣服饰。 本报记者 王梦梦 摄
  绣花鞋垫。
  本报记者 王梦梦 摄
  绣花鞋。 本报记者 王梦梦 摄
 
   

  很多年前,刺绣在女人间还是很流行的。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刺绣已淡出人们的视线。然而,在七贤民俗村非遗街的一绣轩手工坊里,满店的刺绣作品争奇斗艳,不仅品种繁多,而且艳丽多姿、光彩照人,让人重新认识了这一承载着古老华夏历史文化信息的民间刺绣的风采。

  绣品多样爱不释手

  “刺绣是中国民间礼仪与祝福的象征,也是中国民间玩具、服饰和祭品的载体。”一绣轩手工坊店主王莲枝说。刺绣艺术不仅装饰美化着人们的生活,而且与人们的生活和民情风俗紧密结合,渗透到了生辰、婚嫁、寿诞、祭祀、宗教及日常生活的各个领域。

  在一绣轩手工坊店内可以看到,有关刺绣的商品很多,有服装、鞋帽、挂包、荷包、鞋垫、玩具等,全是生活中的实用品。而且,刺绣的内容也很丰满,题材极其广泛,一般是以花卉、花鸟、动物或民间传统人物为主,寓意吉祥。不少刺绣以原始图腾崇拜为主题,注重实用性和装饰性,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丹凤朝阳”“鱼儿钻莲”“莲生贵子”“鸳鸯戏水”“八仙祝寿”“松鹤延年”……这些刺绣作品大都把实用性、装饰性和人们追求美好理想、愿望结合在一起,力求形式美,又寓意吉祥,或借物传情,以表达人们的真实情感和大吉大利的美好期盼。

  记者在店内看到,刺绣服饰的不同部位有着不同的花样,腕袖多饰以含有平安、吉祥、如意的二方连续图案;领口大多是如意云,饰以花卉图案;裙子前后各一片,常常嵌边、绣花,而颜色多为黑、蓝、红色的底;上衣的绣花多在胸口,常用图案有鱼戏莲、牡丹花等,绣花图案形象跃然眼前。店内的绣花鞋也很抢眼,鞋面多以青、蓝、粉红色布料为底,用彩色丝线,于鞋尖、鞋掌处绣上各种图案,使呆板、土气的手工布鞋顿显生机、高雅华贵。

  在这些五彩斑斓的民间工艺品中,异彩纷呈的民间手工刺绣,更如一朵独具魅力的艺术奇葩。此外,由于其文化内涵深厚,且有吉祥如意寓意,加之针工精细,用料和绣工也都甚为讲究,因此让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爱不释手。

  民间刺绣流传千年

  刺绣,又名“针绣”,俗称“绣花”。以绣针引彩线,按设计的花样,在织物上刺缀运针,以绣迹构成丰富的纹样,是我国优秀的民族传统工艺之一,在中国至少有两三千年历史。从出土的汉代文物中,就发现很多挑花刺绣品,说明早在汉代以前,刺绣已在我国流行。民间刺绣这一传统手工艺古代称“黹”“针黹”,后因刺绣多为妇女所作,故又名“女红”。

  在中国的传统刺绣工艺品当中,常常将产于湖南省的“湘绣”、四川省的“蜀绣”、广东省的“粤绣”和江苏省的“苏绣”合称为中国“四大名绣”。虽然“四大名绣”也是在民间刺绣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但随着工艺的日益精湛而声名远播之后,逐渐成了皇亲国戚、达官贵人和文人雅士的宠物。而在“四大名绣”之外,风格各异的民间刺绣工艺品,却成了乡土艺术的代表。据《尚书》载,远在4000多年前的章服制度,就规定“衣画而裳绣”。至周代,有“绣缋共职”的记载。湖北和湖南出土的战国、两汉的绣品,水平都很高。唐宋刺绣施针匀细,设色丰富,盛行用刺绣做书画、饰件等。明清时封建王朝的宫廷绣工规模很大,民间刺绣也得到进一步发展。

  王莲枝告诉记者,他们店内的刺绣都出自山西,在那边,刺绣运用很广泛,人们衣饰、烟袋、荷包、香包、枕套、铺布、靠垫、鞋帽、屏风、壁挂等,都用刺绣,在寺庙佛堂的神佛绣像、菩萨龙帐、宝盖光幡以及戏装等也多有运用。而且,山西民间刺绣历史悠久,题材广泛,内容丰富,具有反映山西风土人情的特色。山西民间刺绣图案色彩艳丽、构图简洁、造型夸张、针法多样、绣工精致,名扬海内外。可以说,如果把“四大名绣”比为陶瓷中的官窑,那民间刺绣就像土陶粗瓷上的青花;如果把“四大名绣”比喻成阳春白雪的美声唱法,民间刺绣就如同下里巴人的原生态音乐。

  飞针走线蕴含民俗

  与“四大名绣”所承担的功能不同的是,民间刺绣工艺品更多的是作为生活用品而产生与传承的。实用性和艺术性的完美结合是民间刺绣工艺品的重要特色,它们绝大部分为生活用品,如帐帘、床单、围腰、荷包等,这些绣品有些是为自己或者家人准备的,还有许多是用来传递感情或应付人际交往的,如手帕、布鞋、袜底用来作为恋爱的信物,枕套、帐帘、门帘用来作为朋友结婚的贺礼,老人鞋、老人帽等用来作为孝敬老人的礼物,而抱裙、围兜,则是外祖母送给新出生外孙的必备物品。

  “民间刺绣工艺以其异彩纷呈的风格,体现出地域文化独特的民族风情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王莲枝说。这些刺绣工艺品既是先民代代相传的民间技艺,又成为美化世俗生活、依托美好心愿的物质化载体。而且,这些风格各异、题材丰富的民间刺绣,包含了生活、艺术、工艺、民俗的多重信息。

  刺绣工艺源远流长,是民族服饰主要的装饰手段。刺绣针法传统有稀针、手针、侧针、拉绣,如今更创新出滚针、游针、扇形针、网绣、锁丝、刮绒、戳纱、纳锦、铺绒等。此外,这些民间刺绣做工精巧,表现力丰富,且有立体感。其图案均由点或线制成,取材一般为日常生活中所常见的花草瓜果、鸟兽虫鱼以及几何图纹、人物风光等。五颜六色的彩色丝线,经过民间艺人飞针走线,便构成了一幅幅色彩艳丽、栩栩如生的精美作品。

  民间艺术焕发生机

  民间刺绣,又以其色彩鲜艳、构图明朗、朴实大方的特点和浓郁乡土气息展现了大俗大雅的审美特征,表现出民间文化自由奔放而令人赏心悦目的美感。记者以为,这些民间刺绣还可以从另一个角度理解,那就是一针一线都是情。说刺绣是针针带着情,线线连着心,这一点都不为过。这是因为民间刺绣所绣的内容大多是赠送给情郎的荷包,或者嫁妆,抑或是孩子的小物件。因此,女人在刺绣时,也大多眉眼含情,满心欢喜,虽然婚姻生活充满着未知数,生养孩子就更有说不出的艰辛,但这丝毫挡不住她们对美好未来的向往。

  “一件或艳丽或朴实的绣品,或许是我们游走在充满民族风情的旅途中的纪念,或者是我们不经意间的淘宝所得。但是,对于生活在霓虹闪烁的都市你我而言,它们不但是弥足珍贵的艺术精品,也为我们的时尚生活增添一分异样的温馨与情趣。”七贤民俗村村长高涛说。民间绣品所传递的审美信息,是工业化时代批量制作的装饰品所无法置换和替代的。在提倡家装风格多样化和个性化的今天,充满现代气息的家庭中,巧妙地融入一些洋溢着浓郁民族风情的民间绣品,不但使我们的生活充满了多元的色彩,更让我们在玩味与凝视间,体会到那分渐行渐远的古老情怀和农耕文化悠然自得的生活情趣。

 
下一篇4  
 
   
   
   

焦作日报社数字报刊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890号 报业·国贸大厦  焦作日报社主办  邮编:454002  电话:0391-8797395
豫ICP备14012713号
所有内容为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焦作日报客户端
焦作日报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二维码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