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州贡面系潢川县传统手工艺食品,因潢川史称光州而得名。自光州贡面在央视“舌尖上的中国2”中亮相后,就深受全国人民的关注。它的绝妙之处就是每根贡面虽细,但皆为空心,呈细管状,形如银丝、中空似管,工艺之精巧令人赞叹不已。
在七贤民俗村内,一家主营光州贡面的小店引起了记者的注意。据店主介绍,光州贡面历史悠久,曾为历代朝廷贡品,它的原料非常简单,除面粉、水、食盐和食用油外,不添加任何添加剂,经十多种传统工序制成。制成后的贡面条细如丝,光泽如银,清馨袭人。贡面若以鸡汤煮面,辅以其他佐料,滑润爽口,鲜美无比。
关于光州贡面的起源,还有个典故呢。相传,武则天在做皇帝时,要在她登百日之时,举行盛大庆典。武则天就传旨光州刺史,说以前的贡面都是实心的,现在已改朝换代,命他三个月内要做出空心挂面,以备百日盛典食用。
光州刺史接到圣旨后,非常害怕,心想,挂面本来就比麻线还细,还怎么能把它做成空心的?为了应付皇差,他赶紧把光州城里所有的挂面师傅召集在一块,限他们在两个月内做出空心挂面。
当时,光州城里做挂面最好的是一位姓马的师傅。马师傅接到刺史的指令后,也非常头疼,但只能硬着头皮干。马师傅千方百计在淘麦、磨面、揉面上变法子,翻来覆去试着做,一个月过去了,仍然做不出空心面。
马师傅有个叫彭仁义的徒弟,一天,彭仁义看到人家在炸馓子,灵机一动想出了主意。原来,炸馓子和的面兑的有盐,和好的面用香油浸着,有韧劲,经得住用手来回拉扯。回到家,彭仁义赶紧舀来一盆上等白面,兑上盐。再经过香油盘条、上筷子、上槽、上架、扯面、晾干等多道工序,空心面终于成功了。
空心面终于按期进贡到了朝廷,武则天见了不禁连连称奇。只见汤清如水,空心面根根可数。吃上一口,顿觉爽朗可口,鲜美无比。她于是夸奖道:“光州贡面,实乃面中之魁也!”于是,光州贡面从此有了“魁面”之名。“光州贡面不仅味美,而且富含人体所需的多种营养,温骨养颜,下锅就熟,久不粘汤。清水下,爽利可口;兑高汤下,香甜味美。各种高汤调料均可入口,口感极佳,而且它容易消化,食用方便,非常适合老人、小孩儿和孕妇食用,素有‘长素面、长亲面、龙凤面’等美称,是古今馈赠亲友之佳品。”店主说。
如今,我们不用到潢川县,只要在七贤民俗村就能吃到正宗的光州贡面,而且里面的贡面都是采用真空包装,便于携带和长期储存,实为居家、宴宾、馈赠之佳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