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通讯员李霞)5月25日下午,在孟州市桑坡村圆通快递公司门口,发货的人络绎不绝,员工们忙着给包裹打码、贴签,然后分类发往全国各地。该公司负责人告诉记者:“去年夏季总公司设在桑坡村的分店仅有一名员工,一天到晚冷冷清清,接不到什么活儿。现在已经增加到十多个人,特别是冬季销售旺季,十几个人都忙不过来,这都是电子商务的风生水起直接刺激了物流业、快递业!”
收益最大的当然还是桑坡村的皮毛产业。两年前,作为桑坡村的第二代产业继承人、泰丰皮业的芦毅和光宇皮业的艾威武抱着试试看的心理,在QQ群、微信圈、淘宝网发布自家公司的雪地靴、皮草服装等图片信息,谁知短时间内就分别谈成了一两千双雪地靴的大单子。其他企业也很快摸对了网上销售的门路,短短两个月内,该村100多家企业和商户都先后开通了微商、网店等电子商务渠道。
“很多人通过微信照片看到产品,买了觉得不错,又推荐给别人。因为俺的产品比实体店便宜得多,质量又有保证,微信圈越传客户越多,有深圳、广州、黑龙江的,还有美国、日本、白俄罗斯的。”说起微信和网络带给村民的生活变化,芦毅的妻子丁桂婷笑个不停,“现在俺村人每天的工作就是到各个展厅里看货、拍照,发到网上,然后根据购买信息拿货、备货、发货,一个人俩手机,见面第一句话就是:你发完货了?”
电子商务不仅让农民通过网络学习到了市场销售知识,还学会了自我包装和营销,更学会了在更大市场范围内的博弈和生存。芦毅夫妻从郑州请了模特,制作了精美的画册。艾威武的光宇皮业专门成立了网售部,在淘宝、聚美、京东等开了多家网店,网售人员由1人增加到8人,网络销售额已经超过公司总销售额的一半。
一根小小的网线,一端连着各类高中低档皮草用品,一端连着淘宝、京东、微信朋友圈、QQ群……桑坡,这个昔日的中国皮毛第一村、中原网络第一村再次以“淘宝村”的面目呈现给世人。据阿里巴巴网络销售平台的大数据显示,仅去年一年时间,桑坡人就注册淘宝网店170多家,电商年度销售额达到1000万元,平均每日成交三四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