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通讯员宋国兴) “班长,在39051运输底东段发现两棚工字钢有倾斜的迹象,必须立即抢修。”“彦团、赵敏,你们抓紧修棚,隐患排除后,再开工生产。”这是5月28日发生在中马村矿掘一区工作面的一幕。据了解,每次交接班前,员工都要对工作现场隐患识别、控制、处理等各个环节进行精细化排查,发现隐患及时治理,确保安全施工。
该矿要求各级管理干部坚持做到班排查、日排查、旬排查,带着“放大镜”“显微镜”深入现场排查隐患,严格遵循隐患收集、隐患确认与上报、隐患管理、隐患整改等流程,使隐患排查治理实现闭环式控制。对机电设备运行、皮带运输以及边远地区等关键环节,严抓管理干部带班、跟班、下井制度的落实,严格落实领导汇报隐患在一线、处理问题在现场,确保安全工作超前到位、动态掌控。
与此同时,该矿对特大隐患做到排查到位、责任到位、措施落实到位。顶板管理方面重点抓两个综采工作面煤墙片帮超前维护,严防冒顶事故;机电方面严抓入井和维修,消除各种隐患;运输管理重点抓沿途的隐患排查,并严格落实好薄弱人物、薄弱时间的排查,加大夜班查岗力度。在此基础上,该矿还针对汛期来临的实际,组织人员对地面架空线路进行检查、检修,对避雷设施和接地装置、井上下高压电缆等进行不定时维修和测试,对不符合要求的及时维修、更换,彻底消除隐患盲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