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过一个月暑假就正式开始了,为不让孩子虚度暑假,不少家长提前给孩子物色起了培训班。近日,记者探访城区多家培训机构发现,虽然市场越来越正规,但也存在部分虚假宣传、收费混乱、资质和师资都无法保证的“鱼目混珠”者。专家提醒,家长不能轻信宣传,培训机构的资质、师资、口碑等多方面都需要亲自验证,多家比较后慎重选择。
>>>>市民提问
培训班到底咋选择?
跑了好多家机构,都说是“名师辅导”“一对一教学”,但各说各的好,根本不知道该如何选择。
记者采访多位家长发现,在如何选择适合孩子的培训班上不少人也存在疑问。“暑假虽然看似很长,接近两个月,但不管孩子的话,玩着玩着就过去了,开学后很长时间转不过来。”因为这个担心,孩子还没参加期末考试前,市民王女士就开始张罗着帮孩子选择培训班了,她想让孩子加强相对较弱的英语学习,便提前开始挑选“英语班”。“感觉各家机构说得都挺好,但按什么标准来选择还是摸不着头脑。”有两位家长向记者表达了同样的疑惑。
>>>>记者调查
培训市场“鱼龙混杂”
日前,记者探访市区多家教育培训机构发现,不论机构规模大小,名师、一对一等成为常见的宣传“噱头”。一位业内人士透露,培训机构常见的“乱象”不少,像个别机构所谓“名师”是幌子,有的是在校或刚毕业的大学生,有的连教师资格证书都拿不出来,还有的机构拿“保证提多少分”来欺骗家长。有些机构关于自身的宣传夸大、不真实,所用图文资料是从网上下载的。
“家长都是希望孩子能通过培训班有所进步,不少培训机构就抓住了家长的这种心理来宣传,缺乏经验的家长很容易就‘上钩了’。”一位业内人士介绍,这些乱象的存在更为培训班的选择增加了难度。
>>>>专家提醒
查验机构资质、师资、口碑
业内人士提醒家长,最好货比三家,不要听信宣传,要亲自到培训机构体验。同时,对于培训机构的资质、师资、口碑,家长都要一一进行验证。
专家提醒,家长要审核培训机构的正规性,查看《办学许可证》,了解其发展历程。同时,对于师资的验证,《教师资格证》是有一定分量的,家长也要打听老师的教学经历及家长学生的评价,了解机构对老师有无定期培训等。了解口碑需要做一定的“市场调查”,可以听听学校老师和其他家长的意见。(本报记者 李 涛 杨 帆)
新闻链接:
“报班”三大原则
近日,记者走访了教育界专家,综合专家的意见和家长的经验,建议给孩子报班要遵守三大原则。
客观评价孩子的成绩
孩子成绩优秀,就不要再让孩子上同步提高班,应在精力允许的条件下报一些拓展孩子才能的特长班、兴趣班,让孩子全面发展。
报班也有“性价比”
考虑到孩子的精力、兴趣和家庭经济承受能力,选报一至三个兴趣班,让孩子在暑假里生活张弛有度,这样家长的投入才算把钱花到了刀刃上。
报班忌急功近利
家长切忌要求孩子报了班就得上,上了就得学好。在孩子选定兴趣班之后,要抱着“重在参与”的认识,把参加各种班看成充实孩子暑假生活、培养多方面兴趣,进而提高综合素质的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