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太行圣境,山明水秀,四顾峰峦拥翠。山灵地杰,石拱水潮……”每次来到净影风景区都会去看看立于净影寺藏经楼内的几块古碑,那是历史的记忆。现在让我们透过历史的尘埃,通过古碑中残留的细小片段,解读历史,解读净影寺。
片段一:周明君武敕整创建,名曰净影佛殿为始。(选自《重修佛殿碑序》)
时间回溯至1400余年前,那是一个动荡而又混乱的年代,朝代更替频繁,百姓生活困苦,唯有僻静幽深的太行山深处有着这样的世外桃源。其内四面环山、三面绕水、溪瀑纵横、峰峦叠翠,一群佛门弟子怀着对佛的虔诚和领悟来到这里,隔尘绝世,自给自足。这时,刚刚登上皇位的北周武帝预见到了这股力量的伟大,他顺应民意,宣布在太行山中由官方起建庙宇,供这批僧人居住,并钦赐殿名“净影佛殿”。
片段二:是寺也,建于千山万壑之间,僻静幽佳,形状奇诡。至如丹水曲环、黄华耸翠、龙门潺湲、狮子蹲踞;又如皇娘塔、说法台、蜡烛山、龙角山,是此山拱水朝,群景点缀,诚净影之大观也。(《重修青莲下院净影寺碑》)
在净影的日子里,我刻意地去寻找过碑刻中所述的诸多景点,希望可以抛却一切人为因素,去体会古人眼中的净影寺。就这样,我爬到山顶看蜡烛山,我下到河底看龙门瀑,我走过净影的每一寸土地,不禁发自内心地感叹古人的虔诚与智慧。千百年过去了,物是人非,但这并不是古人的悲哀,他们眼中的美景还在,他们心中的佛地还在,他们所流传下来的故事还在。
片段三:按图经蟠龙山有净影寺,距城东南九十里,廼隋高僧远公之法社。(选自《重修青莲下院净影寺碑》)
净影慧远是南北朝末期至隋朝初期在净影寺修行的高僧之一,有“僧中之龙”之称。据说他在这里讲经说法的二十余年时间里,“龙角山恒为听徒,狮子山狮子蹲是踞授记,黄龙洞黄龙时来听经”。现如今眼见龙角山、狮子山、黄龙洞、说法台俨然尚在,我们仿佛又听到了慧远铿锵有力的佛法之音,看到了他抗诏护教时的坚毅面容。“圣贤依栖之地”,这是北宋僧人鉴峦禅师对净影寺最好的描述。
片段终究是片段,无法还原净影寺千百年来的兴衰沉浮。但是每当我坐上返程的客车,窗外的山峦仿佛又使我看到了古人攀悬崖、过沟壑,历尽千辛万苦来到净影朝拜的身影足迹。 王 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