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道清,百年追梦,百年发展。焦作人的铁路梦,始于1902年7月20日开始修建的道清铁路。1907年3月3日,我国较早的铁路线之一、河南省境内第一条铁路道清铁路正式全线通车。虽几经变迁,几经坎坷,道清铁路却从未被历史抹去。
清化镇:
历史名镇 铁路终点
今年73岁的璩以江是博爱县政府办公室原主任,一直倾力于博爱县的历史研究。他对道清铁路的修建以及道清铁路对博爱的影响进行了多年的研究。
近日,璩以江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据河内县志记载:清化是由古葵城演变而来,竹书记载,战国梁惠王元年(公元前370年)有葵城,唐初为太行县治,宋、金、明、清为河内县清化镇。清末,清化镇的炮扇业、烟业、竹业、丝绸业等,都有相当的规模,占有一定的市场份额。道清铁路的修建,让清化的特产源源不断运出去。
公元1896年(清光绪二十二年),意大利人罗莎第以代理牧师身份,打着调查“中日战后情形”的旗号来到中国,发现了焦作这块蕴藏着优质无烟煤的宝地(焦作无烟煤被英国女王称为“香砟”,选作皇家专用)。罗莎第返回欧洲后,于1897年3月在英国伦敦注册了英国福公司,简称福公司,随后在北京设立办事处,由英国驻沪总领事詹美森任总董事长,策划掠夺山西和焦作的煤炭资源。
1898年3月27日,由光绪皇帝钦准,清政府总理衙门与福公司签订了《河南开矿制铁以及运输各色矿产章程》合同九款,1902年7月20日,福公司开工修筑道口三里湾码头至焦作矿区的铁路。
道清铁路横跨浚县、滑县、汲县、新乡、获嘉、修武、河内7县,全长150.446公里。1907年1月20日,道清铁路柏山至清化镇段竣工,工期5个月又20天。3月3日道清铁路柏山至清化镇通车,亦即道清铁路全线通车。1920年,道清铁路开始向孟县延伸,1925年10月由清化修至陈庄后停工。
道清铁路沿途所设21个车站:三里湾、道口、王庄、柳卫、李源屯、汲县、白露、新乡县、游家坟、大召营、获嘉县、狮子营、修武县、待王、李河、焦作、李封、常口、柏山、清化、陈庄。其中,博爱有5个,即李封(当时属于博爱管辖)、常口、柏山、清化、陈庄。原位于博爱县城东北的清华车站和清化至陈庄一段铁路在解放后废弃。日本人侵略中国时,在清化镇北马营村附近的清化车站建了一个兵工厂,设立4个碉堡。目前,在清化镇九奉村还保存有一个碉堡,上面书写有“日军侵华罪证,保护文物,人人有责”的字样。博爱有关部门正在申报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道清铁路的通车,把当时的商贸重镇清化同道口甚至天津连在了一起,焦作的煤炭、竹货、“四大怀药”源源不断地运到了道口三里湾码头,然后通过卫河航运直达天津;而天津的工业产品和“洋货”以及各种时尚,也纷纷在焦作登场亮相。
道清中学:
管理局原址 历史见证
有关史料显示,与道清铁路开工同时,英国福公司便在它的煤矿南边1公里许的地方租用了12万平方米土地,修建铁路机修厂(当时为河南省最大的现代机修工厂)和其他铁路设施,从中划出2万平方米组建道清铁路管理局,也就是目前的焦作市道清中学所在地。
5月28日,记者来到焦作市道清中学采访,见到道清中学党支部书记刘建中和65岁的焦作市道清中学退休教师张伯舜。他们两人对道清铁路与道清中学也进行了多年的调查研究,掌握了大量的一手资料。
1933年出版的《道清铁路旅行指南》记载,道清铁路建设初期,铁路管理局设在道口镇,“嗣因便利中、福两公司煤运,于光绪三十二年(1903年)迁于焦作”。道清铁路监督局全部人员由道口三里湾处移至焦作办公。
1923年9月,北洋政府为解决道清铁路员工子女入学问题,创办了焦作扶轮学校高小(今焦作市道清中学)正式成立,是焦作最早的新式小学之一。院内有一棵100多年的古槐树,见证了焦作市道清中学的历史。
1927年,道清铁路英籍人员全部撤离。道清铁路监督局改为管理局,由中国人全部接管。1928年4月,铁路工人浴池及道清铁路员工消费合作社等也相继建立,是焦作市最早的公共浴池和消费合作社。
位于道清中学东侧、新华南街的铁道旁,至今保留着一段道清铁路的铁轨和一处站台。据张伯舜介绍,站台是道清铁路运煤车加水的地方。记者沿着这条道清铁路的遗迹前行,一段锈迹斑斑的轨道延展了10多米后湮没在居民区内,轨道及枕木早已被民房占压殆尽,露出房基的一部分在土层下面若隐若现。另外,还有许多厚重且完整的枕木被居民用来搭建厕所或当门板使用。在一处居民家的院子里,记者看到两处老房子和一处看似炮楼的建筑。这里就是给火车加水的站台。建筑年久失修,已经破烂,但在周围低矮的民房群中仍显得与众不同。
道清铁路:
革命摇篮 红色记忆
道清铁路还是革命摇篮,张伯舜说,在编写《焦作市道清中学校志》过程中,他查阅到许多重要的历史资料。
1922年6月,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与李大钊委派共产党员童昌荣为道清铁路特派员,常驻焦作,指导道清铁路的工人运动。8月,焦作铁路全体工人组织了“道清工人俱乐部”。
1923年2月4日,京汉铁路工人举行总同盟罢工。同日晚8时许,道清铁路工会为声援京汉铁路工人举行同情罢工,罢工工人在共产党人贺道培及工会领导下,组成工人纠察团,并发布命令,征发车辆,并一度占领道清铁路管理局办公大楼,使道清铁路陷于瘫痪。遗憾的是,当时的道清铁路局局长办公楼遗址,到1996年被拆除了。
1925年“五卅”运动爆发,共产党人罗思危受中共中央河南特派员王若飞的指派,来到焦作,在焦作扶轮小学召开工人积极分子会议,决定组织焦作路矿罢工。7月12日,发表《焦作煤矿工人罢工宣言》,随即举行声势浩大的罢工运动。
焦作路矿工人罢工的消息在全国引起了强烈的反响,毛泽东在当年12月发表的《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一文中,称赞焦作煤矿工人“特别能战斗”。
1930年4月,阎锡山、冯玉祥与蒋介石公开决裂,中原大战即将爆发,30年代前期,内战纷争,道清铁路的车辆绝大部分拨归军用,商运几陷停顿。后又因道清铁路和煤矿方面关系紧张,双方的发展都受到影响。南京国民政府派地质学家、后被任命为国民政府行政院秘书长的翁文灏以整理专员之职亲来焦作,在一年多的任职期间,扩大道清铁路运量,亲自到北京商请京绥铁路局将多余车辆廉价租赁给道清铁路,使道清铁路收入迅速增加。
1938年2月下旬,日军占领焦作,2月底,焦作共产党组织领导人程明升在修武县磨石坡韩秩吾家召开会议,决定组织道清抗日游击队,先后前来参加游击队的焦作扶轮小学师生及煤矿、铁路工人有100余人。这支抗日武装一度活跃在道清铁路沿线袭击日寇,曾夜袭焦作,占据东马市街(今新华街)。
抗日战争爆发后,日军占领了道清铁路,道清铁路从此变成了抗日军民打击日寇的战场。1938年8月17日至9月22日,陈赓指挥八路军129师386旅和其他几支抗日部队,对道清铁路新乡至焦作间的多个路段连续实施6次大破坏。每当夜幕降临,抗日军民便上路拆卸道钉,搬走铁轨,掘断路基,烧毁枕木,炸毁桥涵,砍断电杆。道清铁路如同一条死蛇,全线陷于瘫痪,日军不得不从前线抽调部队护路。
到1949年5月5日,焦作、新乡先后解放,为支援解放战争,道清铁路修复工作加紧进行。7日,焦作李封矿至各矿区至新乡的70.482公里铁路全部通车,时称新怀线。解放后,仅剩的道清铁路西段,先后隶属天津铁路管理局和郑州铁路局,道清铁路已是名实俱无。但是谁也不能否认,就是这条铁路,伴随着西方列强的掠夺,把西方的文明和科学技术带到了焦作,也把革命的思想传播开来,为焦作早期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不觉已是百年过去,当年作为道清铁路西部终端站的焦作镇,如今已经成了一座现代化的中等城市。纵观道清铁路的盛衰,恰如一幅有明有暗的画卷,她记载着焦作这个城市的诞生与发展,记载着中国近现代铁路建设的演变,早已成为中国铁路发展史中不可割舍的重要篇章。(本报记者 王龙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