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中国·世界 | 新闻时评 上一版3  4下一版
图片新闻
要闻简报
一批新规6月1日起施行 部分消费品进口关税将降五成
失“腿”综合征
中高考临近 鞍山各大公园让广场舞“减音”
促消费回流不能仅靠降关税
当手机成为校园的“另类”
拒绝“危险礼物” 维护儿童权益
日本小笠原群岛海域强震 东京都有强烈震感
法国专业网站为电游“分级”
 
焦作日报 | 焦作晚报 | 焦作网 | 焦作论坛
上一期 版面导航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5年6月1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今日话题】
当手机成为校园的“另类”

移动手机用户:发送短信 jzsjb 到 10658300 即可订阅《河南手机报焦作版》,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登录 焦作网t.sina.com.cn/jzwww焦作手机报t.sina.com.cn/jzsjb) 官方微博参与互动
版权声明: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转载或建立镜像等。
联系电话:0391-8797395
分享到:
 
   

  最近,北大附中武汉为明高中掀起了搜查手机的突击行动。在全校大会上,某分管主任发话,如果学生私带手机没有上交老师保管,一旦被搜出,就会被当场砸烂。对于这一“严打”行动,学生们觉得有点过头;家长们支持严查,但反对摔坏手机。教育专家及法律人士认为这是故意损坏私人财物行为,应当赔偿。对此,你怎么看?

  【观点1+1】

  @怕羞的影子:对于学生私带手机的行为,学校应该良性引导,合理规范,督促学生自觉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而不应该把学生私带的手机当场砸烂。况且,学生的私人财产又岂可一砸了之!

  @zi色feng铃:禁止学生带手机,要求其专注学习是对的,但当场砸手机的方式走偏了,好心做错事就是这么来的。教育需要和风细雨,这种暴风骤雨只会毁苗,无助成长。

  @秋泉12:手机作为信息化时代的通信工具,却被老师、家长视为洪水猛兽,真的是一种杞人忧天式的责罚。当年没有手机,学生人手几本课外读物,同样遭到围追堵截,可当年的孩子们不也一样参加工作,成为社会有用之人吗?

  @蔡甸王启东:堵不如疏。学校应该引导学生将使用手机和更好地学习结合起来,告诫学生在遵守必要的课堂纪律和教学秩序的前提下用好手机。

  @胜平王大头:如何管控好学生的手机,既考验教师们的教育智慧,也需要整个社会的支持配合。只有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各司其职,同抓共管,青少年过度使用手机这道教育难题才有望迎刃而解。

  @南海护渔:学校行为是有点过激。但是我们也要站在学校的角度思考问题,手机分散学习精力并且成了作弊利器,这其实是学校、家长和学生都输不起的。因此在这个矛盾上,学生应该自觉,家长应该理解,学校应该有理管控。

  @许文辉yy:以前考试都是传纸条,以前谈恋爱都是写信,以前约会都是让闺蜜转告。现在,智能手机无所不能,代替了一切的一切。学生带手机上课的确已经影响到了他们的学习,收手机上课也是老师迫不得已的举措。砸手机,老师不使出必杀技学生是不会听从的,因为手机里的东西更有诱惑力。赞老师!

  @幸福一路绿灯:家长既然支持严查,为什么还要给孩子买手机?老师摔手机难免有些过激,毕竟这不是老师的财产。唯一的解决方法是家长不买。

  @乐木可乐:现如今,时代发展太快,学生人手一部手机,不论价值高低,学生们就是喜欢手机上的一切,哪怕是在手机上看电子书也不愿意看课本。怪学校?怪家长?怪科技进步?呵呵,什么都在进化发展,唯独教育观念还停留在20年前。

  @山东-玉华:智能手机其实就是个能移动的袖珍网吧。或许好多家长对孩子进网吧深恶痛绝,但对孩子拿智能手机却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主要还是没意识到智能手机的危害。高中生学习任务繁重,升学压力很大,应该集中精力完成学业,任何与学习无关的东西还是少接触为好。我支持老师没收学生私带的手机,但不赞成当场砸烂。

  【下期话题】

  有车位才能购车

  日前,北京市副市长张延昆表示,《北京市机动车停车条例》力争2016年出台,按“有位购车、停车入位、停车付费、违停受罚”的思路制定相关措施。有车位才能购车,对此,你怎么看?

  (参与热点话题讨论,请关注《焦作日报》官方微博:@焦作日报)

  本期栏目主持人 本报记者 郭 剑

 
3上一篇  下一篇4  
 
   
   
   

焦作日报社数字报刊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890号 报业·国贸大厦  焦作日报社主办  邮编:454002  电话:0391-8797395
豫ICP备14012713号
所有内容为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焦作日报客户端
焦作日报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二维码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