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杨丽娜
本报通讯员 李晓光
5月26日下午,从焦作供电公司光源输电分公司输电二部传来喜讯:鸿运国际商城220千伏线路迁建工程主体施工已全部结束。而在此前的3个月时间里,为了使工程能够保质保量按期完成,该公司参建职工不分昼夜、连续奋战,付出了太多的艰辛和努力。
政企协同 打通“经络”
作为“一站式综合城”的鸿运国际商城,占地100万平方米,规模之大,在焦作首屈一指。而焦作供电公司制订的拆旧立新工作方案能否决战决胜,其关键和核心在新建线路的通道上。
今年2~3月份,该公司积极向市政府、工信局、规划局等相关部门进行汇报。很快,市政府便将其列为2015年重点工程,市、县、区、乡等各级政府和供电部门成立的工程协调组多次召开现场协调会。几天后,穿越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和修武县,途经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文苑办事处、文昌办事处,修武县周庄镇,马村区待王街道等地的3条新建线路走廊初步显现。
在工程施工初期,该公司主要领导靠前指挥,总经理王红印紧盯施工过程,早会研究解决问题、部署各项工作,次日听取施工进展和汇报小结。项目部参与施工的职工搭起了帐篷,吃住在现场,全力推进工程顺利进行。
细致入微 科学施工
5月7日上午,一场大雨过后,绿油油的麦田随风起伏,一派丰收的景象尽收眼底。而在I焦韩线21号至22号铁塔的导线展放现场,20多名施工人员深一脚浅一脚地在泥泞中来回奔忙。
按照规划,新建线路走径紧邻市丰收路南侧,而线路旁则是修武县周庄镇的一片农田。为了加快施工进度,该公司项目部提出2组张力机和牵引机同时进驻现场,可这样势必会扩大施工面积,涉及更多农户的田地。“土地是农民生存和发展的基本保障,我们能少占就尽量少占。”有着20年输电经验的项目部负责人王同战说,“搞输电建设就是在打一场没有任何借鉴经验的战役,逢山开道、遇水搭桥,唯一能做的就是按照规章要求,既不给附近企业和居民增添负担,又能够降低安全风险,减少成本投入。”
在周庄镇的一处麦田旁,一排钢管塔基伸向远方。当记者问起为何使用管式钢塔而弃用角式钢塔时,该公司光源输电分公司负责人蒋国义打开了话匣子。他说,这些钢管塔高度达76米,需要用300吨的吊车才能起吊,是焦作电力建设史上最高的钢塔。由于3条线路所跨越的村镇过多,部分通道下还有许多在建的企业厂房,使用普通的角式钢塔,不仅占地面积大,还不利于线路的敷设,而钢管塔占地面积小,自身强度大,更加安全可靠。
把握节点 提高效率
为了确保按期完成施工任务,从前期筹备到制订施工计划和安全措施;从通道协调到材料供应和人员安排,该公司在关键节点采取有效方法进行应对,全力推进工程有序开展。
“天气预报说今天有强对流天气,大家要往前赶进度,但一定要注意施工安全。”5月6日的班前会上,安全员刘新建提醒大家。他们原计划准备用1天半的时间完成I、II焦潭线24号铁塔的组立任务,由于天气原因,准备提前半天完成。
“往下,再往下点。”当天16时许,吊装队队长任森打着手势,指挥吊车将铁塔的一侧塔翼吊装至10米高空。“干活时流汗多,这样体内的毒素才能排彻底。”被晒得黝黑的任森打趣地说,“施工人员的蓝色工作服湿了干,干了又湿,在工作服上留下了大片的盐霜,就像蓝天与白云的组合。”
5月18日,施工进入了最后的攻坚阶段。在I焦韩线施工现场,一架八轴无人机在专职人员的操控下,携带牵引绳平稳起飞,随着操控人员的指令,准确地悬停在26号钢管塔上方,塔上作业人员将牵引绳卡入导引滑轮,之后再使用牵张机展放导线、地线和光缆,此举不仅能够降低安全风险和施工成本,还提高了工作效率,加快了施工进度。
一个基业常青的企业,一定是一个主动承担社会责任的企业;一个能赢得社会尊重的企业,也一定是一个对社会充满感情的企业。市领导多次到现场察看施工进度,并称赞电力部门有一支以大局为重,有担当、能吃苦、敢打硬仗的队伍。据介绍,新建的3条220千伏电力线路为同塔架设,部分线路将原单回线路改为双回路和三回路供电,线路投入运行后,该区域的供电可靠性将大大增强。
核心提示
鸿运国际商城位于我市东部,是焦作东移、发展焦东新城的龙头经济体。而该商城在建设过程中,I、II焦潭线,I焦韩线3条220千伏电力线路显得有些碍事。为了服务地方经济发展,加快该项目投入运营进度,焦作供电公司在最短的时间内拆旧立新,重新竖起了一座崭新的铁塔,用责任和担当树立了供电企业良好的社会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