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李 秋
今年1月~4月份,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1%,居全省第八位,位次较1月~3月份前移1位,高于全省平均水平0.8个百分点,较去年同期回落2.6个百分点;大型企业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9%,较去年同期回升1.4个百分点;全市高技术产业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8%……近日,我市统计部门公布了今年1月~4月份我市工业经济运行情况
数据背后,我市工业经济运行形势如何,出现哪些新的变化和特点?工业经济运行会面临哪些有利条件和困难?在经济下行压力的面前,我市该如何应对?为此,我市统计部门相关人士进行了详细解析。
工业运行趋于平稳
市场信心逐步恢复
1月~4月份,我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1%,这给外界释放了怎样的信号?
“这表明,我市工业经济呈现出缓中趋稳、稳中有升的发展态势。”统计人士认为,从工业生产角度来看,虽然增速与去年相比略有放缓,但工业运行已趋于平稳,并逐步回升。1月~4月份,全市十大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0.3%,拉动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长6.4个百分点。其中,节能环保及电子信息、煤盐联合化工、生物、能源工业、新材料、食品工业产业增速都在两位数以上。
值得关注的是,大型企业工业增加值增速回升步伐加快。1月~4月份,我市大型企业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9%,较去年同期回升1.4个百分点。在全市48家大型企业中,有35家企业总产值同比呈现增长态势,增长面为72.9%;中型企业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0.2%,较去年同期回落5.1个百分点;小型企业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6%,较去年同期回落3个百分点。
同时,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酒饮料和精制茶制造业等行业的运行出现了积极变化。在全市38个行业大类中有30个行业同比保持增长,增长面为78.9%,其中20个行业大类在不同程度上高于全市平均水平。
最新统计数据显示,1月~3月份,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120.5亿元,同比增长8.2%,高于全省平均水平1.2个百分点;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84.7亿元,同比增长0.4%,高于全省平均水平0.3个百分点。在成本上升的压力下,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利润率高出去年同期0.4个百分点,实现8.8%的中高速增长实属不易。
下行压力不可忽视
工业内部出现分化
我市工业经济发展还面临哪些问题和挑战?
当前,在国内外市场需求未明显改善和国内传统工业产能过剩等因素的影响下,我市工业形势依然严峻,与去年同期相比,各项指标增速降幅明显。尤其是面临周期性调整和结构性变化带来的下行压力,工业内部出现了一些分化的趋势,在铝材增长、机制纸及纸板、鞣制毛皮产量稳定增长的基础上,汽车配件、烧碱、橡胶轮胎外胎、盐酸等重点工业产品产量下降幅度明显。
十大产业增加值增速回落,拉动作用有所减弱。1月~4月份,全市十大产业增加值较去年同期回落4.4个百分点,其中新能源和汽车及零部件产业增加值增速低于全市平均水平。
总体趋势依然向好
存在问题亟待解决
“尽管目前经济运行环境复杂多变,各种不稳定、不确定因素依然较多,但同时我们应该看到经济形势总体向好的趋势并没有改变。”统计人士表示,宽松的货币政策和“一带一路”的发展战略,为我市工业转型升级、加快发展创造了难得的机遇,抓要素、稳生产、促增长仍是首要任务。
一是继续深化企业督导帮扶。在市场环境趋紧的情况下,市委、市政府一直将抓好企业督导帮扶作为抓工业的重要举措,并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当前,我市工业企业仍面临较多问题,需要继续深化做好企业帮扶工作。深化企业帮扶,应结合企业在用工成本上升、市场需求减弱、产品价格下滑、资金压力增大等方面突出问题,根据产业特点制定更具体、更有针对性的政策举措。工作落实是深化企业帮扶取得成效的关键,要建立健全对企业帮扶的监督、激励机制,切实提高执行力,以服务型政府要求推动企业帮扶工作,形成多部门齐推共促的良好工作局面。
二是不断强化政策落实。要认真落实好中央和省、市经济工作的总部署,以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为中心,强化信息化的带动作用,不断推进新型工业化的发展;积极拓宽开放领域,更大规模、更高层次地承接产业转移;积极推进产业集聚区建设,不断提升产业集聚区功能作用;加快经济转型升级,增强经济发展的活力和动力,实现工业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
三是切实加快创新转型。在用工成本持续上升的大趋势下,加快企业创新转型发展,既是有效改善结构失调导致需求不足的重要途径,也是企业从容应对成本上升、提高复杂环境下核心竞争力的根本出路。切实加快企业创新转型,要瞄准重点领域、重点环节发力,紧扣消费热点和技术高点,以管理创新和技术创新推动企业转型发展;要充分利用经济转型期的市场机遇和政策机遇,立足服务企业主体,在政策举措、研发投入、平台体系等各个方面,为企业创新提供强劲动力和支撑力量。
四是着力拓展企业融资渠道。建立健全工业企业信用评价体系,规范企业财产抵押登记工作,简化手续,提高效率,减少政策性规费的收取,杜绝不合理收费,在有效防范地方债务风险的前提下,积极稳妥地协助企业融资。引导金融部门创新开发金融产品,综合运用上市融资、股权融资、债权融资、项目融资等方式拓展融资渠道,有效地支持工业企业中短期融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