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通讯员 王莉莉
去年以来,武陟县法院以诉讼服务中心为平台,全面打造便民、利民、为民的服务窗口,真正实现区域设置科学化、流程信息公开化、立案手段科技化、服务措施便民化,为群众提供“一站式”全方位诉讼服务,亮出了法院司法为民“第一窗口”的名片。
“一站式”服务让群众少跑腿
“现在从立案到缴费都在一个大厅完成,只需十几分钟,太方便了。”在武陟县法院诉讼服务中心,一名律师对该院的立案效率大加点赞。
完善硬件设施,打造一流窗口。该院结合实际,将原来的立案窗口建设成与办公区、审判区相分离的“一站式”综合服务场所。新建成的诉讼服务中心大厅面积近200平方米,设有诉讼引导、立案审查、诉讼费预收结算、立案调解等10个窗口,专辟等候区、法官会见室、调解室,配置有休息座椅、触摸屏、打印机、复印机、饮水机、笔墨纸张、老花镜、报刊等便民设施,将各类诉讼指南放在醒目位置,方便当事人查阅。大厅摆放有多种盆景和绿色植物,大厅外设导诉台进行诉讼引导,让来访者真正感受到人性化的关怀。
优化人力配置,实现一流管理。该院从各部门选调年富力强、勤勉敬业、审判经验丰富、善做群众工作的法官和优秀年轻干警充实到诉讼服务中心,根据窗口配置明确责任分工,要求窗口工作人员统一着装、举止得体、服务周到、用语文明、高效及时,同时要做到分工不分家,人人都是信访接待员、法律咨询员。当事人无论走到哪个窗口,都能享受到满意的服务。
积极开展司法救助,传播司法温暖。凡是当事人申请要求缓、减、免缴诉讼费的,诉讼服务中心根据相关规定进行严格审查,符合条件的及时审批。该院对农民工、孤寡老人、残疾人等困难群众开展导诉、立案、缴费、救助“一站式”服务,并尽力缩短司法救助审查时间。该院诉讼服务中心自2014年4月成立以来,依法对90起案件减、免、缓缴诉讼费22.43万元,对调解、撤诉或适用简易程序的案件退回诉讼费57万余元。
“三大功能”让服务更便捷
设立“门诊”,诉讼服务无缝对接。该院每天安排一名党组成员在诉讼服务中心“坐诊”,协调该中心工作;每天安排一名导诉员对来法院诉讼的当事人进行引导。该中心采用柜台式全开放办公模式,干警在公开、可视的环境下工作;所有制度上墙、流程上桌、指南上网,一目了然,案件进展与档案资料能够公开查询;开通手机短信网络平台,立案手续办齐后,即刻通过手机短信平台向当事人发送信息,告知当事人案件的承办庭室、承办法官及进展情况。
有访必接,畅通信访渠道。该院不断完善信访机制,严把初访和督查关口。每天安排一名院党组成员、一名庭长、一名资深法官负责信访接待、诉讼指导、法律咨询工作,做到来访必接、有问必答;开设院长接访邮箱,公布院长接访电话,成立网络传媒舆情工作室,加强对网络、微信、微博的管理和社会舆情的收集和研判,畅通群众诉求渠道,积极回应群众关切。截至目前,该院共提供查询咨询服务1860余人次,接待群众2520人次。
矛盾分流,提升审判质效。依托诉讼服务中心,该院积极探索诉调对接的多元联动调解工作新机制,引导当事人选择多种途径和渠道解决纠纷。该院成立诉前调解工作室,对情况复杂、矛盾突出的,及时与相关部门联系,实行联动调解;对于符合立案条件的案件,按规定快立快转,迅速分流至业务庭审理,并动态控制分流数量,做到简案快审、繁案精审,确保审判质效。该中心自成立以来,已分流案件325件。
“两项特色”让司法为民更出彩
成立保护“三留守”人员合法权益联动中心。去年12月4日,该院在河南省率先成立保护“三留守”人员合法权益联动中心。联动中心由武陟县法院牵头,与县教育局、县妇联、县司法局、县人社局等单位联合成立,开展了一系列关爱、帮扶、维权活动,为农村“三留守”人员提供从受理到执行的“一站式”司法服务。
构建诉前“大调解”工作格局。今年,该院在诉讼服务中心成立了诉调对接调解室,选聘退休法官、退休民政干部等人员作为调解员参与调解。同时,该院建立了诉调对接工作管理和考评机制,将诉前调解成功率、诉中委托与协助调解成功率等指标纳入绩效考核。诉调对接调解室的成立,整合了人民调解组织、行业调解组织的工作,加强了诉讼与各类非诉讼纠纷解决方式之间的衔接,让更多的纠纷以调解的方式解决,让更多的非诉讼调解协议得到法院的司法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