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9版:中医专刊 上一版3  4下一版
用仁爱之心对待每位患者
专家建议构建“治未病”国家体系
胃痛时不妨试试中医治疗
让患者吃上放心药
从端午节习俗看养生常识
名中医与您有约
 
焦作日报 | 焦作晚报 | 焦作网 | 焦作论坛
上一期 版面导航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5年6月4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胃痛时不妨试试中医治疗
——访市中医院内六科主任陈百顺
移动手机用户:发送短信 jzsjb 到 10658300 即可订阅《河南手机报焦作版》,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登录 焦作网t.sina.com.cn/jzwww焦作手机报t.sina.com.cn/jzsjb) 官方微博参与互动
版权声明: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转载或建立镜像等。
联系电话:0391-8797395
分享到:
 
   

  本报记者 孙阎河

  在我们的一生中,几乎人人都有过胃痛的经历。也正因如此,在我国的传统医学中,对胃痛的治疗有着悠久的历史,更有着其他医学体系不能比拟的独特优势。昨日,记者采访了市中医院内六科主任陈百顺。

  “胃痛,又称胃脘痛,最早记载于《黄帝内经》,并首先提出了胃痛的发生与肝、脾有关,还提出寒邪、伤食致病说。唐宋以前,中医文献多把属于胃脘痛的心痛和属于心经本身病变的心痛列为一类。金元时期,《兰室秘藏》首先将胃脘痛明确区分于心痛,使胃痛成为一个独立的病症。明清时代,医家又进一步提出了胃痛的治疗方法,使胃痛的治疗方法更加完备。”说到中医治疗胃痛的历史沿革,陈百顺可谓是如数家珍。

  当提到胃痛的病因,有着多年治疗经验的陈百顺说:“所谓的胃痛,多发生在人体的剑突以下、脐以上的胃脘部,并伴有脘胀、纳呆、泛酸、嘈杂、恶心呕吐等一系列症状。胃痛的病因其实并不复杂,最初多由饮食不节、情绪失调以及外感风寒引起,可谓是病因单一、病机单纯。但是,为什么在临床上,胃痛往往会出现反复多变、顽固难治的症状呢?这多数是因为患者自身对胃痛不够重视,盲目服药或者不及时服药,导致疾病反复迁延,从而形成‘寒热错杂’的症型。而一旦形成这种症型,会出现补也不是、泻也不是的状况,治疗起来就非常繁杂,需要医生根据患者不同的体质和病症,在治疗过程中,综合考虑阴阳、虚实、寒热的偏胜偏衰,不断调整方药。如果在治疗过程中,患者不积极配合或者医生辨证出现偏差,往往又会前功尽弃。这就成了人们常说的‘十人九胃病’。”

  现代医学认为,幽门螺杆菌感染是引起胃病的主要原因之一。对于这类胃病,陈百顺解释:“这种细菌所致的胃病虽然是西医发现并能有效控制的疾病,但在临床中不乏有耐药者。而中医药在这类疾病的治疗中显示出独特优势。比如说,现有的幽门螺杆菌HP根治术,可以彻底清除幽门螺杆菌,快速修复胃黏膜,从而达到根本治愈的目的。另外,由于幽门螺杆菌具有传染性以及可以造成口臭和口味重的状况,我们专门从中国医学科学院引进了一个中药‘漱口方’,只需要简单的几味中药,就能有效防止传染和解决口臭等问题。可以说,效果特别好。”

  谈到胃痛的治疗,陈百顺说:“对于胃病,一般来说,首先必须要调节饮食、控制情绪。具体说,就是不要过量饮酒,不要过量吃辛辣,不要空腹吃过甜、过酸的食物,这对胃黏膜的损伤特别大。而控制情绪,就是情绪不要有太大的波动。其次,需要采取中医药治疗。这就需要通过医生辨证施治。比如说,出自《伤寒论》的经典名方就对治疗因寒热错杂导致的胃痛非常有效。这些年来,我在使用‘半夏泻心汤’治疗胃痛方面也积累的一些心得,也让我对古人在中医药方面的智慧更加赞叹。另外,我们科在治疗胃痛方面,还采用了中药离子导入、热奄包、穴位贴敷、艾灸等多种外治法,在临床上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最后,陈百顺特别提醒:“一些患者在治疗胃痛时,吃上一两服中药就感觉好多了,就不再吃药了。其实,这只是调理的初期,一定要遵从医嘱,按疗程服药,才能达到治本的目的。”

 
3上一篇  下一篇4  
 
   
   
   

焦作日报社数字报刊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890号 报业·国贸大厦  焦作日报社主办  邮编:454002  电话:0391-8797395
豫ICP备14012713号
所有内容为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焦作日报客户端
焦作日报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二维码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