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端午节的临近,粽子、香囊等商品开始在市场上热销。同时,端午节如何养生也成为人们热议的话题。那么,端午节的习俗中到底包含了哪些养生常识呢?昨日,记者走访了市中医院相关专家。
市中医院中药房工作人告诉记者,每年端午节前夕,都会有不少老人前来购买苍术、藿香、吴茱萸、艾叶等药材回家给家人做香囊。据中药房负责人介绍:“端午节过后,天气开始变得炎热,蚊虫等开始滋生,为传染病的好发季节,因此民间有‘带个香草袋,不怕五虫害’的说法,这也是一种预防传染病的方法。而中医认为,在香囊中加入艾叶、肉桂、白芷、砂仁等中药,具有散风驱寒、健脾和胃、理气止痛、通九窍等功效,从而起到预防疾病的作用。”同时,这位负责人还给大家推荐了一个配方:苍术、藿香、吴茱萸、艾叶、肉桂、砂仁、白芷各2克,丁香1克,共研细,放在香囊中,佩戴在胸前、腰际或贴敷在肚脐处,也可挂在门口、室内或车内。
说起端午节吃的粽子,也有很多讲究。该院内四科名誉主任谢帮军说,食粽能于清淡中平补、在平补中清化,是端午节前后的最佳养生食品。其中,糯米味甘性平,有益气健脾、开胃消食的作用;大枣、赤小豆、绿豆等配料,具有补血安神、利尿排毒的功效。同时,包粽子用的粽叶也非常有讲究,北方大都用芦苇叶,南方多用竹叶或荷叶,芦苇叶可以清热生津、除烦止渴;竹叶可以清热除烦、利尿排毒;荷叶能清热利湿、和胃宁神。但是,粽子黏性高、含糖量大,有的里面还有肉,不宜多吃。
在我国南方,端午节喝雄黄酒的习俗比较普遍。为此,市中医院一位专家告诉记者,中医认为,雄黄又称鸡冠石,性温,味苦辛,有毒,主要用做解毒、杀虫药。其主要成分是二硫化砷,遇热后可分解为毒性很强的砒霜,因此不建议内服。不过,可将雄黄酒外涂在毒虫叮咬和长包、长疖、生痱子的地方,也可将雄黄酒洒在居室的墙角和床下,具有较强的灭蚊和杀虫作用。
“端午节还有用艾叶驱毒除瘟的习俗。艾叶也叫艾蒿,是一味芳香化浊的中药,有较强的消毒杀菌作用。现代研究表明,艾叶中含有桉油精,具有很强的抑制微生物生长和杀灭细菌的作用。”这位专家对记者说,“此外,洗艾叶澡也可有效预防和改善皮肤瘙痒等症状。在流感盛行时,用干艾叶烟熏30分钟,之后开窗通风,能有效预防流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