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环保观念逐渐深入人心,大家越来越关注环境问题,甚至茶余饭后都在讨论。今年,世界环境日的主题是“践行绿色生活”,呼吁人人行动起来,从自身做起,从身边小事做起。
什么是绿色生活?对于广大市民来说,绿色生活就是低碳生活。低碳是一种习惯,只要你愿意主动约束自己,改善自己的生活习惯,你就可以加入。从出行来说,选择乘坐公共汽车、步行等方式就会更加健康、环保;日常生活中节约水电,养成随手关灯、一水多用等好的生活习惯就是低碳生活。
低碳生活对保护环境有什么作用?在欧盟,全面禁用白炽灯,家家户户使用节能灯后将减排3200万吨二氧化碳。在英国,剩饭菜的处理也成为减碳的重要一环。政府有关部门给每个家庭配备了专门处理剩饭菜的垃圾桶,这样做等于减少了英国二氧化碳排放量的1/5。在日本,在挑选住房时会选择有保温层、双层玻璃、防风装置的减碳型住房,而且还倡导国民计算自己的排碳量,并为此埋单。
我们怎样开展低碳生活?简而言之,就是“抠门儿”。不使用塑料袋、衣服攒够一桶再洗、在家里种些花草……一条条低碳生活准则,其实都是优秀的生活素养,都是我们应该大力提倡的。
在民间,也有越来越多的普通百姓加入到低碳生活的队伍中来了。不久前一项涉及1.5万人的网络低碳调查显示,73.08%的人有双面使用纸张的习惯,83.33%的人自备购物袋,79.49%的人能自觉地把空调温度调到26℃,83.34%的人愿意参加环保志愿者组织的环保活动。而且,不少人会记下自己的“碳足迹”,并由此督促自己减碳。有的人会与别人分享自己的减碳小妙招,而且还经常参加旧物交换、绿色出行等活动。此外,低碳房屋、低碳服饰、低碳汽车等也更多地融入到生活之中。
低碳生活,不用不好意思,不用羞于示人,更不用小心翼翼。低碳生活,期待你我加入,期待从你我做起。(本报记者 赵晓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