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封关于“严重破坏森林资源和生态环境,乱采滥挖野生植物”的群众来信,引起了记者的高度关注。信中反映,解放区上白作街道上白作村星期天市场卖树根的摊位越来越多,由先前的十几家发展到现在的六七十家,树根直径大都在10厘米以上,有的甚至二三十厘米,且多是生长期长、木质坚硬的稀缺山木。在中央大力倡导保护生态环境,我市大力建设森林、生态、山水焦作的今天,这种严重破坏山林植被和生态环境的违法行为,真该管管了。来信呼吁市里出狠着、下猛药,严厉打击破坏森林资源和生态环境、乱采滥挖野生植物的违法行为,保护我市太行山区珍贵的森林植被和自然资源。
5月23日、24日,记者来到上白作村星期天市场一探究竟。
在上白作村西不远处、路北大片树林下,有个星期天市场。在通向市场的土路两边,买卖树木根干、加工品的商贩一家挨一家,更多、更大的卖家都在市场内,记者粗略一数,有六七十家。地上摆放着各种奇形怪状的枯死、半死半活的树根、树桩,有的杯口粗、碗口粗,最大的有洗脸盆口那么粗。从这些树根的纹路和年轮密集度来看,其生长期少则上百年,多则近千年,全部是木质坚硬的稀缺山木,有柏树和鬼见愁等树种。还有一些商户专门经销加工的佛珠、佛像和手把件。无论是卖原料的,还是卖成品的,均无任何证照,严重违犯了国家森林法和野生植物保护条例。如今,这里已经发展成为豫西北和晋东南地区违法买卖珍贵树木根干、加工品规模最大的市场,不少北京、广东等地的商贩都来这里“淘宝”。
“这是什么树根呀?”记者问。“崖柏。”一个商贩说。
据记者考证,崖柏作为一种稀有物种,我国早在1998年就宣布绝迹了。此前,崖柏作为我国濒危物种曾被列入濒危物种保护名录,主要分布在巴蜀、太行山区,现在已经从保护名录中取消了。
“真正的崖柏不是早就绝迹了吗?”记者问。一名姓靳的商贩解释说:“啥叫崖柏?生长在悬崖上的柏树就叫崖柏。”旁边的另一商贩插话说:“这些树根都是我们冒着生命危险,拴上吊绳从云台山悬崖峭壁上采挖出来的。”记者从交谈中得知,他们是修武县云台山镇岸上村的群众。据他们说,在我市沿山一带,把采挖树木根干、收购、加工、销售当作产业来做的大有人在。靳姓商贩说:“我家就在修武县七贤镇开了店铺,专门加工销售佛珠、佛像、手把件。”
山区柏树等树木的根干是十分重要的森林资源,具有保持水土、优化环境、改良气候、固碳放氧等独特功能。
山区枯死的树根也具有重要的保持水土功能,起着不可替代的防止水土流失作用。这些被商贩称为“崖柏”的根干是从哪里来的?记者调查得知,主要有两个渠道:一是冒着生命危险在我市北部山区采挖的,拿到市场上来卖;二是冒着被处罚或判刑的风险从晋东南地区收购来的。来自解放区上白作街道龙寺村的一个商贩说:“我这些树根、树干都是从山西长治、晋城收购来的,冒着被判刑的风险,干这种营生有好多年了。”
乱采滥挖、加工销售野生植物根干,严重违犯了我国森林法和野生植物保护条例。我市按照国家林业部和河南省林业厅的指示,依据有关法律法规,组织林业、公安等有关部门,曾多次重拳打击。去年10月,我市森林公安机关和地方公安机关联手,出动40多名民警,对上白作村星期天市场进行突击整顿,一次清缴、处理树木根干、加工品1000多公斤,对这种违法行为起到了震慑作用。如今,死灰复燃。
这些乱采滥挖、加工销售野生植物根干的商贩,明知其行为违法,却又为何疯狂为之?最大的诱惑是这个产业链条上的暴利。
在这里采访时记者了解到,一个造型稍好一点的树根、树桩,少则三五百元,多则数千元,一个没经过加工的树桩要价高达3800元。加工后的成品要价更高,一尊身披袈裟的佛像要价竟高达1.5万元。卖佛珠、手把件的利润也十分惊人,佛珠大多上百元、数千元一串,核桃大小的手把件能卖四五百元。记者在现场看到,一个外地来的商贩和卖手把件的商贩几经讨价还价,3个手把件以760元成交。
正是暴利的诱惑,才驱使这些违法者铤而走险。
为了保护我市森林植被和生态环境,为了建设森林、生态、山水、美丽焦作,对乱采滥挖、加工销售野生植物根干的违法行为,我们绝不能再心慈手软了。
疯狂炒作的崖柏究竟是真是假,恶炒会带来哪些恶果?请关注本报后续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