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版:郑焦铁路开通纪念特刊 上一版3  4下一版
焦枝铁路:纵贯南北大通道
侯月铁路:晋煤外运大动脉
 
焦作日报 | 焦作晚报 | 焦作网 | 焦作论坛
上一期 版面导航    
下一篇4 2015年6月8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焦枝铁路:纵贯南北大通道

作者:本报记者 王水涛
移动手机用户:发送短信 jzsjb 到 10658300 即可订阅《河南手机报焦作版》,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登录 焦作网t.sina.com.cn/jzwww焦作手机报t.sina.com.cn/jzsjb) 官方微博参与互动
版权声明: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转载或建立镜像等。
联系电话:0391-8797395
分享到:
  焦枝铁路黄河铁路桥。
  焦枝铁路与南水北调总干渠立交桥。
 
   

  在博爱县太行山脚下,月山编组站依山而建。在这里,10余列满载货物的火车整装待发。焦作作为焦枝铁路的起点,因此也获益匪浅。煤炭、铝锭、轮胎、汽缸套、怀药等产品,从这里运往全国乃至世界各地。

  焦枝线从焦作枢纽月山编组站引出后,沿太行山南麓,向西南方向延伸,跨沁河,经济源,越王屋,跨黄河后穿越邙山,再从洛阳东站南下跨过伊河、洛河、沙河,沿伏牛山东麓入南阳盆地,在邓县魏集站入湖北境内的荆襄地区,直达江汉平原西部的长江南岸城市枝城。焦枝线南接枝柳线后,形成了纵贯山西、豫西、鄂西、湘西、广西的态势,号称“第二京广线”,在我国铁路路网中占有重要地位。

  人海战术修铁路

  上世纪60年代末期,在毛泽东“要准备打仗”的战略部署中,我国决定修建与京广铁路平行的另一条南北铁路线——焦枝铁路。1969年秋,周恩来紧急召见孔庆德将军,将修建焦枝铁路的任务交给了他。孔庆德从河南、湖北调集80余万民兵,采用师团编制,由军官指挥,于同年11月多点同时开工。据相关资料显示,河南省组织有关地市县的4个民兵师、71个民兵团,计48.4万人,协助铁路专业施工队伍,进行焦枝线河南段的大会战。

  根据相关档案的描述,焦枝铁路动工前夕,全省民兵以参军杀敌的豪情争相报名,广大干部以带兵打仗的姿态带头上阵。一时间,父送子、妻送夫、父子兄弟争参战,一心为公去修路的动人场面和事迹层出不穷,各地报名参战人数,成几倍、十几倍地超过分配指标,而参加义务劳动的就有1000多万人次。

  全体参加铁路修建的民兵实行军事化管理:起床、吃饭、开会、上工、收工、熄灯全是吹军号指挥;上、下工列队;以班、排为单位集体住宿、集体就餐;有事离队必须打报告。真正是施工战斗化、生活集体化,施工现场如战场,一切行动听指挥,俨然一支正规化部队。

  1969年,28岁的齐天昌在沁阳板纸厂工作,当年10月被抽调到焦枝铁路沁阳民兵团工作,有幸亲历了焦枝铁路的修建,虽然时间已经过去40多年,但回想起当年轰轰烈烈的施工场面、第一列火车“轰隆隆”地开进沁阳站,他依然记忆犹新、倍感激动。

  1969年10月20日前,所有参战人员全部按时到达工地,11月1日,焦枝铁路全线统一开工。时间过得很快,天气越来越冷,工程施工难度也越来越大。为了赶工期,民兵们顶风冒雪,有的下身穿着棉裤,上身则光着脊梁,挥汗如雨,满头冒着热气。

  为了挖桥墩,大冷的天民兵们也得泡在水里。浇筑桥墩全靠人工搅拌混凝土,然后再一桶一桶地端到高架上浇筑,还必须连续奋战一气呵成。当时正值寒冬,为了养护好桥墩,民兵们搭起棚架用草苫苇席把桥墩围起来,棚内点起大火,支起大锅烧水提高气温,防止把刚浇筑的桥墩冻坏。碰到大风天气,草苫苇席挡不住风,民兵们便把自己的被子抱来挂在棚架上挡风。

  据统计,焦枝铁路修建期间河南段共开挖土石方4360万立方米,最大的挖方深40米,最大的填方高30米;共修建特大桥7座、大桥75座、中小桥涵1269个,最长的桥有1025米,最深的桥基为60米,最高的桥墩为40.6米;隧道19座,其中千米以上的5座,最长的隧道有2130米;桥涵、隧道总长度56公里……这一个个数字凝聚了数十万河南参战民兵8个月的智慧与心血。

  从1969年11月到1970年7月,从河南焦作至湖北枝城(今宜昌市宜都区),在长达750多公里的筑路工地上,上百万的工人和农村公社社员,参与到这一场轰轰烈烈的筑路会战中来。只用了8个月的时间,焦枝铁路就全线修通,也因此创造了我国铁路史上的奇迹。

  据了解,焦枝铁路竣工后,河南省指挥部表彰了一大批先进集体和个人,综合档案记录,共有998个连、4935个排、14163个班以及27万名民兵受到嘉奖。回到家乡后,许多原为农民的修路积极分子由组织安排工作,进了城市,改变了命运。

  铁路修建史上的奇迹

  1970年7月1日,是中国共产党建党49周年纪念日。焦枝铁路的开通,给党的生日献上了一份厚礼。在中央发出的贺电中称“焦枝铁路创造了铁路修建史上的奇迹……为多快好省地修建铁路,开辟了一条崭新的道路”。

  其实,早在1970年6月,随着焦枝铁路全线进入扫尾工程,相关庆祝准备工作就展开了。在焦作市档案局还保存着当时焦作市革命委员会办事组印发的关于组织群众刷写标语的通知,通知中包含有“大海航行靠舵手,干革命靠毛泽东思想”“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备战,备荒,为人民”“提高警惕,保卫祖国!随时准备歼灭入侵之敌”“把社会主义革命进行到底”“向参加会战的全体工人、民兵、革命干部、革命技术人员致敬”等29条焦枝铁路河南段通车标语口号。最终,这些标语均被选用,张贴于焦枝线沿途。

  通车标语确定后,另一条喜讯也很快由河南传到北京。1970年6月19日,焦枝铁路会战河南省指挥部向交通部发出报喜电报。相关档案记载称:“焦枝铁路河南段60余万会战大军,经过7个月18天大打人民战争的紧张战斗,于1970年6月18日23点胜利接轨通车,这是毛泽东思想的伟大胜利,是毛主席无产阶级革命路线的伟大胜利,是毛主席‘人民战争’光辉思想响彻云霄的胜利凯歌。”

  1970年7月,焦枝铁路竣工后,又用了近3个月时间做了配套工程,依照中央“建成一批,投产一批,尽快形成生产能力”的指示,在这3个月试运营期间,焦枝铁路共运送旅客130多万人次,运输物资23万吨。确定线路质量良好后,于当年10月1日正式交付国家使用。

  1970年10月中旬,随着焦枝铁路会战河南省指挥部的撤销,指挥部及各个办事机构的印鉴同时失效。至此,焦枝铁路逐渐走上正常运行轨道,担负起与京广线平行的中国另一条南北大干线的重任。

  贯穿南北的大动脉

  客观地说,采用“人海战术”修建的焦枝铁路,运行之初确实起到了不可低估的作用,但由于先天不足,后患较多。据《焦作市交通志》记载:“为解决焦枝铁路月山首发站向东运输能力的不足,不得不在1974年7月新建一条焦作至月山的绕行铁路……到1980年年底,焦枝铁路才逐渐形成预期综合运输能力,10年间的配套工程花费不菲,平均每公里造价达115.51万元……1986年,焦枝铁路年货流密度达每公里1840万吨,一些区段运输能力明显不足,当年10月开始新建济源至湖北襄樊复线铁路,以缓解焦枝线压力,于1996年7月实现豫煤、晋煤、陕煤顺畅运往南方各省……”

  1970年,枝柳铁路动工修建,直至1978年该铁路建成通车。1988年,焦枝铁路与枝柳铁路改称为焦柳铁路,将豫、鄂、湘、桂4省(区)一线贯穿,成为中国自中原至大海的铁路大动脉,战略意义十分显著。焦柳铁路不但成为豫煤、晋煤南运的重要通道,而且对京广线的运输起着分流作用,在全国铁路网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月山车站的地位也更加重要,它不仅是新焦、太焦铁路的终点站,而且是焦枝铁路的起点站,沿途连接华北、中南地区多座工业重镇,承担着新月、太焦、焦枝、侯月三线车流集散,并为郑州北站“分忧”的重任,成为豫北地区最大的货运编组站,焦作晋煤外运咽喉之地的地位大大提升。

  据相关统计,2014年,月山车站日均到发列车28列,日均发车408车,日均发货26735吨。煤炭、面粉、特产等通过月山站源源不断运送到全国各地。今年3月,焦作车务段又开通了中原货物快运专列,通过月山车站,更多货物能够通过铁路实现更加快捷的输送。

  作为与京广线平行的我国中西部地区另一条南北向铁路大动脉,至今焦柳铁路在我国铁路运输网中依然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下一篇4  
 
   
   
   

焦作日报社数字报刊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890号 报业·国贸大厦  焦作日报社主办  邮编:454002  电话:0391-8797395
豫ICP备14012713号
所有内容为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焦作日报客户端
焦作日报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二维码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