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版:要闻 4下一版
中原内配“双轮驱动”扩张产业优势
焦作科技大市场开业暨“商业银行杯” 创新创业雏鹰大赛启动仪式举行
谢玉安会见港中旅董事长张学武
我市小麦高产创建再传喜讯
市人大常委会对任命干部 开展工作评议动员会召开
图片新闻
服务电子商务建设
今日局部有阵雨或雷阵雨
河南焦作:从“灰色印象”到“绿色主题”
市领导慰问 驻焦某部训练归来官兵
 
焦作日报 | 焦作晚报 | 焦作网 | 焦作论坛
上一期 版面导航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5年6月10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经济日报》6月9日报道
河南焦作:从“灰色印象”到“绿色主题”

作者:经济日报记者 夏先清
移动手机用户:发送短信 jzsjb 到 10658300 即可订阅《河南手机报焦作版》,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登录 焦作网t.sina.com.cn/jzwww焦作手机报t.sina.com.cn/jzsjb) 官方微博参与互动
版权声明: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转载或建立镜像等。
联系电话:0391-8797395
分享到:
 
   

  具有100多年煤炭开采历史的河南焦作市,曾靠煤炭资源一马当先,成为我国中西部的经济隆起带。随着煤炭资源的日益枯竭,因煤而兴的焦作曾走过了“寒冷的冬天”。

  如今的焦作,灰色已经谢幕,绿色正在崛起。

  在位于焦作市郊的大沙河湿地,碧水映蓝天,鹭鸟掠水面。众多市民在岸边休闲漫步,孩子们聚集在一起嬉戏玩耍……而在几年前,这里还污水横流、垃圾遍地。

  作为豫西北的工业重镇焦作,长期粗放的工农业生产方式破坏了这里的水资源系统和生态环境,水资源慢慢由丰变缺,进而影响到焦作市的转型发展。

  “地表河道在汛期才有水,一些河道污染严重,部分地区地下水超采,引来的项目面临无水可用、无法落地的危险,再不加快生态建设重构城市水系,无水的焦作如何转型发展?”焦作市委书记孙立坤对此忧心忡忡。

  2012年末,焦作市委、市政府痛下决心:用3~5年时间构筑“内部大循环,外部大连通”的城市水系。

  焦作市水利局总工程师杜新生介绍说,内部大循环,即通过工程措施,使焦作城区6条纵向河道与南部的新河、大沙河、引黄入焦干渠及灵泉湖、东湖等河库交织贯通,形成贯穿城区东西总长48公里、南北总长50公里,全长150公里的景观河道,构建循环的城市水系;外部大连通是借助周边丰富的水资源优势,使城区之水与外部之水有机连通联系起来。“引黄入焦工程将引来的黄河水、沁河水一路向北,送达大沙河,最后向东湖供水;孤山湖水库、影视湖水库、龙寺水库、圆融水库也将通过渠系,将天上水、过境水引入城区。”杜新生说。

  经过两年的努力,焦作城市水系建设蓝图正逐步成为现实——建成大沙河迎宾路两侧防洪工程,形成5.4公里长、120米宽的景观水面;灵泉湖水库已形成1000亩水面;大沙河带状湿地完成全长10公里主体工程;引黄入焦干渠工程全部完工,黄河水已引入大沙河,新增引黄灌溉面积158.5万亩,在去年夏季抗旱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生态环境改善了,焦作市以前的城市名片是“煤”,现在变成了“云台山”。焦作将发展的视野由“地下”转向“地上”,由煤炭资源开采向旅游资源开发转变,走出了一条以旅游业为突破口、联动产业结构调整、带动经济社会全面转型的新路子。“2008年,焦作被列入全国首批资源枯竭型城市,我们借助国家支持资源枯竭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大机遇,坚持主动转、深入转、全面转。”焦作市委常委、宣传部长贾书君说。

  2014年,焦作市共接待游客3298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261亿元,同比分别增长了11.6%和12.1%。目前,河南省共有11个AAAAA级景区,焦作市就占了3个。

  从“灰色印象”转向“绿色主题”,昔日煤城成了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和国家园林城市,正成为一座在转型中提升的活力新城。

 
3上一篇  下一篇4  
 
   
   
   

焦作日报社数字报刊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890号 报业·国贸大厦  焦作日报社主办  邮编:454002  电话:0391-8797395
豫ICP备14012713号
所有内容为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焦作日报客户端
焦作日报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二维码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