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版:参考·悦读 上一版3
特别的“录取通知书”
追寻“丘比特”的贾平凹
视 觉
散 步
冈底斯山
别让失独家庭独自承受生命之重
曹禺的毕业季
图片新闻
 
焦作日报 | 焦作晚报 | 焦作网 | 焦作论坛
上一期 版面导航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5年6月11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追寻“丘比特”的贾平凹
□魏 锋
移动手机用户:发送短信 jzsjb 到 10658300 即可订阅《河南手机报焦作版》,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登录 焦作网t.sina.com.cn/jzwww焦作手机报t.sina.com.cn/jzsjb) 官方微博参与互动
版权声明: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转载或建立镜像等。
联系电话:0391-8797395
分享到:
 
   

  著名作家贾平凹选择从事文学创作,双手合力出击,主要创作小说和散文,也有诗歌作品。1973年,他的处女作小说《一双袜子》(与西北大学中文系同学冯有源合著)发表在《群众艺术》;1974年,处女作散文《深深的脚印》发表在《西安日报》。1975年从西北大学毕业后,他一直生活在西安,从事文学创作和编辑工作。长期以来,贾平凹始终保持着旺盛的创作热情,坚持着自己的创作方向,在文学的殿堂汲取属于自己的文学资源,一步一个脚印,笔耕不辍,雄心勃勃的他追寻着文学梦想。

  1977年,带着时代烙印的第一部小说集《兵娃》出版,此时的他扛着作家的使命,带着商山人骨子里执着的秉性,誓言文学创作是他生存的首选,开始用心挖掘中国土地上生长的中国故事,写作灵感再度升华。他的中短篇小说和散文创作同步进军,随着1978年创作《满月儿》走红,获得第一个全国文学奖项的贾平凹在文坛家喻户晓,顺着文学阳光大道,约稿的出版社和报刊排起了长队,催生着一部部作品的诞生。更重要的是,文学评论界也开始关注起了这位叫“贾平凹”的陕西作家。1978年第5期《文艺报》刊发了诗人邹荻狄帆最早研究贾平凹的评论《生活之路——读贾平凹短篇小说》,处于创作旺盛期、只有20多岁的他开始被关注,胡采、阎纲、费秉勋等作家、评论家从不同角度所写的评论文章如雪花般频见全国各大文学媒体。

  20世纪80年代前,贾平凹以创作中短篇小说和散文为主,1978年安徽人民出版社出版小说集《姊妹本纪》开始,四十多年过去了,贾平凹一直保持着高产,创作各种体裁文学作品一千万字;从1978年获全国首届短篇文学奖开始,10年后的1988年,走红文坛的贾平凹作品《浮躁》获美国美孚飞马文学铜奖,取得世界文坛的肯定,他的作品也开始走出国门,外文出版社推出了法文《贾平凹小说选》,日本德间书店推出日文版《中国现代文学选集之一.贾平凹卷》……

  随着创作不断升级,他又开始尝试新的文学路子,21世纪以长篇小说为主,轰轰烈烈地行走文坛。与其小说创作相比,他的散文得到了更为普遍的赞誉,各种散文选集一版再版。更重要的是,喜爱他的一大批文学“粉丝”也没有停止继续追随的步子,队伍也越来越大。仅80年代,全国文学报刊约有四五十篇关于他作品的评论。1990年,著名作家费秉勋、孙见喜研究著作《贾平凹论》和《贾平凹之谜》分别由西北大学和四川文艺出版社出版发行,到今天研究专著有50部左右。就这样,从开始登上文坛,贾平凹就接受诸多赞誉和批判,但他始终没有忘记自己的初衷,且在《我的台阶和台阶上的我》这样写道:“对于我来说,人生的台阶就是文学的台阶,文学的台阶就是人生的台阶了。”贾平凹用敏锐的眼光观察、感受着生活,继续着他的文学创作,一部一部地推出有分量的作品,到现在已出版的作品版本达300余种,出版的一本本著作总能热销,部分作品还被翻译成英语、法语、德语、俄语、越语、日语、韩语等语言在世界20多个国家传播,走出了国门,走向了世界。

  茅盾文学奖是中国具有最高荣誉的文学奖项之一;诺贝尔文学奖是世界级作家的最高荣誉。2008年,贾平凹凭《秦腔》获第七届茅盾文学奖,基于对作品的自信,他说获得这个奖“既感到意外,也不感到意外”。曾有一段时间,曾传言贾平凹可能要获诺贝尔文学奖。然而,比贾平凹晚了3年得茅盾文学奖的莫言,捷足先登获得了“诺奖”。一段时期以来,他也被推到风口浪尖,贾平凹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向记者坦言:“莫言获奖确实是很振奋人心的事,所有的人应该向他表示衷心的祝贺。至于我自己,并不知道它的程序是什么样,得不得奖也不是个人决定的,那只是走着看的事,可遇不可求。”

  “诺贝尔奖可遇不可求,做好自己事就够了。”贾平凹没有受到外界的干扰和影响,每天还要坚持4个小时左右的创作,寻找文学路上的“丘比特”。他创作的第19部长篇小说《老生》出版后,关注度和受众面一路飙升,先后获得人民文学出版社《当代》杂志“年度最佳小说”第六届中国图书势力榜年度十大好书等荣誉称号……

  著名文学评论家陈晓明早有预言:“在我看来,与莫言齐名的中国作家就是贾平凹了,贾平凹是一个大作家,且具有鲜明的本土特色,与莫言旗鼓相当。要说典型的本土或汉语言特色,贾首屈一指。但贾平凹在国外的名声不如莫言大。”作为中国当代文坛一颗巨星,读者期望贾平凹获诺贝尔文学奖的呼声越来越高。“我不懂外语。就算说咱们中国话,我也只会说陕西话。对于作品被翻译这件事,我自己确实无能为力。我所做的只能是守株待兔。谁要愿意来翻译,那就欢迎来洽谈版权。别人不来翻译,我也不知道到哪去找翻译者。”贾平凹笔耕不辍、勤奋写作,不断地突破自己,以中国传统美的表现方式,真实地表达了现代中国人的生活与情绪,为中国文学的民族化和走向世界作出了突出贡献。笔者坦言,问鼎诺贝尔文学奖正是贾平凹追寻文学“丘比特”的最大梦想。

  “我宣布,来自中国的贾平凹为本届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让我们一起期待,在斯德哥尔摩的瑞典皇家文学院看到领奖的贾平凹。

 
3上一篇  下一篇4  
 
   
   
   

焦作日报社数字报刊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890号 报业·国贸大厦  焦作日报社主办  邮编:454002  电话:0391-8797395
豫ICP备14012713号
所有内容为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焦作日报客户端
焦作日报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二维码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