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版:参考·悦读 上一版3
特别的“录取通知书”
追寻“丘比特”的贾平凹
视 觉
散 步
冈底斯山
别让失独家庭独自承受生命之重
曹禺的毕业季
图片新闻
 
焦作日报 | 焦作晚报 | 焦作网 | 焦作论坛
上一期 版面导航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5年6月11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曹禺的毕业季
□郭华悦
移动手机用户:发送短信 jzsjb 到 10658300 即可订阅《河南手机报焦作版》,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登录 焦作网t.sina.com.cn/jzwww焦作手机报t.sina.com.cn/jzsjb) 官方微博参与互动
版权声明: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转载或建立镜像等。
联系电话:0391-8797395
分享到:
 
   

  1933年的毕业季,对曹禺而言,堪称是人生的转折点。

  其实,曹禺一开始是就读于南开大学的政治系。后来,因为对专业不感兴趣,在南开大学就读两年后,他毅然和同学一起赴清华大学参加考试,结果两人都被顺利录取。后来,曹禺转入清华大学的西洋文学系,从二年级开始读起。

  虽然因为专业的原因,曹禺未能从南开大学毕业,但在南开大学的经历,对他的一生至关重要。进入南开大学的第一年,他就担任《南开双周》的戏剧编辑。从那以后,他开始构思《雷雨》,打算写一部话剧。

  从南开到清华的这两年间,尽管一直在苦苦构思,但《雷雨》的结构和人物性格,始终无法在曹禺的脑中鲜明起来,更无法让他满意。那时的曹禺,一是年纪太小,二来也没什么阅历,对于《雷雨》的驾驭,自然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到了清华的第二年,“九·一八”事变爆发。曹禺作为清华抗日宣传队队长,要经常下乡进行宣传活动。在这期间,他与各类人都有充分的接触。此时的曹禺,阅历渐丰,而《雷雨》中各种人物的性格,也逐渐鲜明。

  在这之前,曹禺尽管在报刊上陆续发表文章,但所发表的文章和话剧并无关系。直到他毕业这年,对《雷雨》的构思已经长达五年。在这五年中,无数个日夜,曹禺脑中想的全是这部剧本。在脑中,他早已对剧本进行了无数次修改。

  也就在1933年,毕业前夕,曹禺一边写论文,一边开始写《雷雨》。其实,他早已打了无数遍的腹稿,写出来自然不是什么难事。完成后,剧本又经过数次修改。后来,巴金看到这稿子,主张立即发表。

  但是,《雷雨》发表后,一开始并没有引起反响。后来,这话剧通过留学生,传到了日本,反倒在日本引起轰动。当时,郭沫若在日本,看了《雷雨》的演出后,立即撰文赞赏。于是,《雷雨》后来又在国内举行首演,结果产生了轰动效应。

  也就是从这以后,曹禺一发不可收拾,以多部话剧奠定了他在中国话剧史上的地位。自从胡适和郭沫若将西方话剧引入中国后,话剧对普通百姓来说,其实仍是一种陌生的戏剧形式。多数人对话剧不熟悉,不喜欢。而且,话剧本身也处在初步阶段。而曹禺是第一个将西方话剧融入中国传统元素的人,从而也让话剧在中国这片土地上生根发芽,茁壮成长,成为中国百姓喜闻乐见的一种戏剧形式。

 
3上一篇  下一篇4  
 
   
   
   

焦作日报社数字报刊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890号 报业·国贸大厦  焦作日报社主办  邮编:454002  电话:0391-8797395
豫ICP备14012713号
所有内容为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焦作日报客户端
焦作日报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二维码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