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云台山景区,记者看到这样一组数据:从2003年接待游客首次突破100万人次,达到148.86万人次,到2006年接待游客225万人次,2009年接待游客326.55万人次,2012年接待游客506万人次,再到2014年,云台山景区连续三年接待游客超过500万人次并保持增长态势。这组数据,展现的是实实在在的发展成就,也被业内人士称为“云台效应”。
聚焦云台山,“务实转身”渐入佳境。“回望来路,不是为了看成绩,而是为了看清未来的发展方向。”云台山景区管理局局长孟小军如是说。
在2014(首届)河南旅游财富年会上,云台山景区被评为2014河南旅游人气景区。对景区而言,游客接待量是人气最直观的表现。2014年,云台山景区接待游客522万人次,综合收入4.6亿元,比2013年分别增长0.2%和1.1%。相较于游客量的缓增,云台山在市场结构上的变化非常明显。2014年,其散客数量同比增长38%,散客数量占游客总数的比例高达62%。
新常态下,游客接待量的稳中有升固然不易,但良好的口碑则是景区人气指数飙升的关键原因所在。云台山秉承“不让一位游客在云台山受委屈”的服务理念,把口碑视为对景区工作的最直接、最重要的肯定。在云台山,有这样一句深入人心的话:“金杯、银杯,不如游客的口碑;金奖、银奖,不如游客的夸奖。”云台山坚持把游客的利益放在第一位,从细节入手,时刻让游客感受到景区的关怀。走进云台山,细心的游客会发现,该景区每个乘车点的每条栏杆上都缠绕着整齐的尼龙绳,这是为了使景区乘车点的金属栏杆夏天不烫手,冬天不冰凉,雷雨天防触电。这样的细节,在云台山比比皆是。
看清来时路,厘清未来途。《云台山风景名胜区2015年工作报告》中这样写道:“我们正处在爬坡过坎、转型攻坚的关键时期,面临很多困难和挑战,转型发展的任务艰巨繁重。要通过项目带动战略,不断丰富产品内涵,拉长产业链条,推动云台山转型升级,实现景区发展再上台阶。”
而今,云台山正在进行《云台山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修编工作,并委托顶级团队编制《云台山旅游发展总体规划》,明确云台山转型提升的目标、任务和路径。借此,2015年,云台山景区将加快实现“两个转变”,即由景区管理向企业管理转变、由发展旅游向发展产业转变,依靠项目带动实施转型提升“五步走”战略:
完善产业配套,弥补产业链短板。随着“散客时代”的到来,越来越多游客选择自驾出行。为给自驾、自助游客提供更便利的服务,满足游客多样化的需求,云台山景区将推进基础设施配套项目建设,包括云台山加油站项目,青龙峡、峰林峡游客服务中心项目,标示标牌系统改造升级项目以及云台山旅游纪念品开发项目。
增建景区索道、玻璃栈道等游客体验项目。索道既是方便游客的服务项目,也是景区的一项重要收入。曾有许多游客在云台山游客意见调查问卷中写道:“希望在云台山茱萸峰修建一条索道”。在充分考虑游客意见,并经过严格的环评论证后,该景区计划在2015年开始修建茱萸峰、凤凰岭索道,并将在凤凰岭修建凌空玻璃栈道,为游客提供新奇、刺激的旅游体验。
引进大型文化演艺项目。旅游是一种文化,文化是旅游的灵魂,百家岩是云台山历史文化积淀最为深厚的景点,但仅仅停留在观光层面的开发上,无法充分挖掘“七贤文化”。为此,云台山景区邀请《印象·刘三姐》主创团队到云台山百家岩实地考察,谋划在两年时间内打造一台融山水实景与“七贤文化”于一体的精品演艺项目,活化“七贤文化”。
建设综合服务中心,打造云台特色旅游小镇。在充分考虑景区市场结构、游客群体构成的基础上,云台山景区计划引进一批中档酒店,进一步提升景区内住宿服务。同时,在充分发展生态旅游、乡村旅游的基础上,云台山景区引进一些高端度假项目,延伸产业链条,完善银行、电信等服务,打造云台特色旅游小镇核心服务区。
加快上市步伐,充分利用好资本平台促进企业持续快速发展。2014年,云台山景区环保等关键环节政策性障碍已获突破,上市进度加快,目前正在办理办公生产土地、房产手续,以及募集资金项目的环评、规划和立项手续。接下来,该景区将抓住机遇,通过运作上市利用好资本平台及资产证券化等金融衍生工具,加快景区发展。
新常态下,企业营销成功的关键在于创新和创意。2014年,云台山景区加大与携程、同程等网络电商的合作,冠名同程旅游第四届“验客中国”大赛决赛——“决战云台之巅”,与携程开展“双十一”“双十二”电商狂欢活动,在省内首次探索与大型商超丹尼斯进行营销活动合作,这些新创意、新亮点、新渠道取得了良好的营销效果。
今年,云台山景区将认真把握市场规律,积极创新营销模式,加大网络营销力度,深入挖掘存量市场潜力,努力扩大增量市场规模,实施精准营销,切实提高营销推广效果和效率。
“四季景不同,月月有活动”,云台山景区将针对不同季节、地域和人群适时出台优惠措施。除延续春节、三八妇女节推出减免门票的优惠政策外,将加强与丹尼斯、万达等大型商超的合作,扩大营销推广渠道。同时,积极探索实施门票年卡政策。寻求渠道与河南交通广播等公共媒体合作,开展微信听众有奖促销活动。
2014年,云台山景区成立了营销中心,开始实行市场区域负责制,加强对成熟市场的实地调研,掌握了第一手市场信息。在此基础上,该景区将加强客源地旅行社、大型商超、户外俱乐部、媒体等推广渠道的建设和扶持力度,充分利用社区、学校、超市等人流聚集优势开展宣传推广,发挥好北京、上海旅游服务中心的市场推广作用,了解市场特点和需求,面向不同游客推出特色的、定制化、个性化的服务。
今年,云台山景区将重点开拓西北市场,同时兼顾长三角、珠三角及东北市场。与周边省市主要景区开展战略合作,联合推出适合目标市场的旅游产品线路。在目标市场召开旅游产品推介会,邀请当地旅行社踩线,出台优惠措施刺激新市场。利用2015年韩中旅游年的契机,大力开拓景区重点境外市场——韩国市场,通过首尔办事处、各类旅游交易会、与知名旅行社合作等方式,进一步扩大云台山在韩国的知名度。
2014年云台山景区持续推进“爱游云台”智慧景区建设,实现了景区无线WiFi覆盖,为游客提供免费无线上网服务。目前,景区正对云台山官方网站、微信进行全面升级改版,加快开发建设景区移动互联网客户端程序。积极与百度合作,定制百度大数据、直达号、百度旅游等服务,加强景区大数据的收集、分析和利用,深化与携程、同程、途牛等在线旅行商及蚂蜂窝等自助游网站的合作,开展和扩大网络销售推广。进一步完善景区监控系统,建设办公自动化、市场分析、景区网站、电子商务等系统,推动创新型数字化系统论证与建设,争取尽快实现包括智慧管理、智慧营销、智慧服务在内的云台山智慧旅游服务体系。
企业发展的战略问题是顶层设计,事关系发展的大计。定位准了,事半功倍;定位错了,事倍功半,甚至干得越猛失败的概率越大。目前,云台山景区正面临着转型升级的关键节点,景区切实从自身产品单一、产业链条短的问题出发,充分考虑景区资源禀赋,充分研究景区市场结构与消费水平,充分考虑自身管理水平和能力,充分考虑品牌核心价值,在此基础上找准下一步转型发展的定位、模式和路径。在景区规划上的超前性、专业性、权威性,才使得该景区始终处于高水平、高起点的发展轨道上。
“根据云台山景区现有的旅游资源、客源市场,认真调查分析,深入研究旅游发展规律,我们认为下一步的发展路径应该是‘一体两翼,复合发展’”。孟小军说,“一体”即以自然山水为主体。云台山作为自然山水景观,自然山水是发展旅游的主体,在这个主体下,观光旅游是景区的基础,也是景区的前景所在,丝毫不能动摇,必须不断巩固发展。孟小军说:“这是从我们本身来说,实际上从旅游发展规律和旅游资源来说,从国家大的宏观形势来说,在相当长的时间内,自然山水旅游还应该是主体,特别是对我们云台山这样一个自然山水景区来说更应该是这样。”
“两翼”即文化与休闲。文化与旅游有着天然的联系,对山水景区来说,文化是旅游的持久发展动力,文化对提升景区的影响力更重要,“文化之翼”就是要不断提升云台山文化品牌和营销水平。“休闲之翼”就是要不断打造高端休闲产品,这是旅游市场发展的趋势,也是拉长云台山旅游产业链条的必然要求。
“复合发展”即在持续促进观光旅游的基础上,实现休闲度假旅游、特种旅游齐头并进、融合发展,努力打造国内一流、世界知名的旅游目的地。所谓“特种旅游”既包括生态旅游、乡村旅游,也包括体育旅游、康体旅游等,是游客体验个性化、多样化需求的发展趋势。
“‘一体两翼’是对云台山景区未来发展宏图的描绘,也是对景区总的发展模式、发展路径的构建,只有构建起这一立足自身、全面发展的模式和路径,才能从根本上实现云台山转型提升的目标和要求。”说起景区发展目标,孟小军掷地有声地说,根据云台山景区中期发展目标,将用3年左右的时间,累计投入10亿元左右建成一批项目,使旅游综合收益达到8亿元;再用三到五年的时间,累计投入15亿元,使旅游综合收益达到25亿元。“我们的目标并不宏大,每一步走得踏实,才能走得更远。从高处着眼,事业才能做大,从低处着手,事业才能做实!”孟小军如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