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公安部研究审议了关于建立居民身份证异地受理、挂失申报和丢失招领制度的意见。会议强调,建立居民身份证异地受理等制度,是继户籍制度改革、车检驾考制度改革之后公安机关的又一项重大改革举措;要充分发挥公安机关人口服务管理信息化优势,让信息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最大限度为群众提供便利。(新华网)
众所周知,身份证是公民最为重要的证件之一。身份证一旦遗失,不仅会给持证人的生活和出行带来诸多不便,更有可能被犯罪分子恶意利用,造成损失。但是,过去要想挂失补办身份证,必须回到户籍所在地,一来一回耽误的路费和时间成本不说,更会让人对公共服务的低质、低效心生不悦。其实,在技术上实现异地挂失补办身份证,早就不存在任何问题,一般企业尚能做到的,政府部门反而做不到,怎不让人郁闷?
“非不能为,实不为也”。身份证异地受理过去迟迟不能实现,印证的无疑正是这句古话。因此,此次公安部的改革举措当然是值得肯定的。“让信息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公共服务就应该充分利用现代科技,为公众提供更便捷、更优质的服务。身份证异地受理,看上去只是为办事群众省去了跑腿的路费和时间,但其背后的便民思维与服务意识,足以让人深感温暖。事实上,我们生活中还有很多需要群众频繁跑腿的事项,都可以“让信息多跑路”。关键是,相关部门有没有这样的意识和行动。
“互联网+”是今年最热的关键词之一。各行各业都在往“互联网+”的路子上走,并借此赢得一片崭新天地。其实,政府公共服务也需要有更多的“互联网+”,凡是能够网上办的事情都应该在网上办,凡是能够异地办的事情都应该准许异地办理,凡是能够节省的办事成本都应该一律免去,凡是能够提高的办事效率都应该尽力提高。“互联网+”不仅是影响企业家思维的革命力量,也应该推动公共服务实现一场蜕变。
无论是办生育证要盖40多个公章,还是要求公众“证明你妈是你妈”,从某种程度上讲,这都是职能部门公共服务水平较低的一种表现。在信息化时代,各职能部门之间想要实现信息共享,是一件非常容易的事情。“让信息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需要的只是一点责任担当与服务意识,而带给社会公众的却是更多的便利、更多的实惠和更多的获得感。
政府公共服务在“互联网+”时代将大有作为,希望身份证的异地办理只是一个美好的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