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孙阎河)日前,市人民医院心内科二区自主实施了一例经皮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PCI),目前患者已经出院。这一手术的成功,标志着该院冠心病介入治疗技术与国内一流医院接轨,将使我市更多的冠心病患者受益。
日前,我市一位41岁的男性患者在快步走或饮酒后,都会出现胸痛等症状,便专门到市人民医院心内科二区进行检查。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显示,这位患者的冠脉双支出现病变,并累及前降支及右冠脉,其中前降支近端出现了100%闭塞。
根据患者的病情,该院心内科二区主任高爱玲和其他医生进行了认真研究,又仔细查看了患者的冠状动脉造影片,并根据患者的发病时间、闭塞病变长度和形态以及近端血管有无扭曲或成角、闭塞处有无分支发出、闭塞病变处有无钙化和血栓等情况,最终决定自主为患者实施经皮冠脉支架植入术。
术前,高爱玲与患者的主治医生制订了详细的手术方案:经心脏右桡动脉选取6F指引导管,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介入手术。因为这样可以减少股动脉血管穿刺入路并发症,如动静脉瘘、假性动脉瘤、腹膜后血肿、局部血肿、大出血及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等。
目前,国外介入专家大多认为,在实施冠脉闭塞病变及复杂的冠状动脉介入手术时,穿刺股动脉应用7F或8F的指引导管,会使手术成功率显著提高。但是,这种方法导致的并发症,尤其是大出血或局部血肿的发生率也明显增多。所以,高爱玲决定采用北京阜外医院杨跃进教授提倡的,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介入术。这样,虽然增加了医生的操作难度,但是穿刺并发症明显下降,患者住院周期缩短,术后恢复快。同时,高爱玲还决定在手术中选用超强支撑力的指引导管、头端比较柔软的缠绕型通用性指引导丝等手术器械。
手术中,在高爱玲的指导下,医生开始为患者实施手术。其间,依据患者的病变特点,医生决定施行“点支架”植入,尽可能不让正常冠脉处受到影响,并选用“一大一小”两个支架接力植入,以此来解决血管远近端落差大的问题。之后,医生又为患者顺利植入两个支架。40分钟后,手术成功完成。术后造影显示,支架通畅,未见支架远近端有夹层及撕裂,支架未有明显残余狭窄及血栓影像。术后第五天,患者出院,出院后快步行走也没有再出现胸痛等症状。
对于这次手术的成功,该院相关专家认为,面对闭塞病变及复杂冠脉病变,医生一定要认真查看冠脉造影片,读懂每一个体位的每一段解剖结构,并根据患者发病时间和有无其他伴随疾病、冠脉闭塞或者病变长度及其形态、近端血管有无扭曲或成角、闭塞或者病变处有无分支发出、分支血管是否需要保护或者处理等情况,对患者的病情进行有效评估,然后对手术作出预判断,最终制订合适的方案。同时,医生还要对手术中不可控制的因素,如患者突然剧烈咳嗽或活动,导致出现冠脉夹层、破裂、心包填塞、导丝被钙化病变、植入支架“咬住”不能顺利拔出等情况,制订详细的预案,确保手术万无一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