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朱传胜
他是河南省中医管理局“112”跨世纪人才工程培养对象,曾师从中医界唯一一位中科院院士陈可冀研修中医知识,之后,他又拜我市老中医蒋赞臣为师,跟诊学医数年,在中医诊治方面取到了不少“真经”;从医30多年来,他在冠心病、高血压病、心肌炎、心律失常等病症的诊治上均有所建树,并精心研制了降压舒口服液,治疗高血压病疗效显著。不仅如此,他还虚心向西医学习诊治心脏病、高血压病等病症的诸多长处,擅长运用中西医结合疗法,抢救并治疗急性心肌梗死、顽固性心力衰竭、恶性心律失常、心源性休克、阿斯综合征、肺性脑病等病症。他,就是市中医院心病科名誉主任、主任中医师王晓明。
本期“名中医与您有约”活动走进王晓明诊室,让大家零距离接触中医文化,感受中医药的神奇魅力。
医术高明患者赞
王晓明的诊室有两个地方:一个在市中医院一楼;另一个在市中医院新区医院专家门诊区。
6月15日,王晓明上午在市中医院一楼坐诊,下午要赶到市中医院新区医院坐诊。为此,记者决定利用一天的时间对王晓明进行跟访。
当日上午,记者赶到市中医院一楼王晓明的诊室时,却不见他的身影。在诊室里的候诊患者说,王晓明刚才接诊了一位心脏病患者,因其病重需要及时住院治疗,他送患者去住院部了。
当记者与这些候诊患者谈起王晓明时,他们纷纷点赞。看病细致、待人诚恳、态度和善……在这些患者眼里,王晓明就是医术高、医德好的典型代表。
来自马村区的王女士说,一些医生看病很快,几分钟就看完了,而王晓明却不同,看病很细致,非常有耐心。
很快,王女士所说的话就得到了印证。王晓明回到诊室后,不但仔细地为王女士把脉,还详细询问病情,并根据其病情制订了一套治疗方案,整个过程用了近20分钟。
对待任何一位前来就诊的患者,王晓明都是如此。“看病是一个细活,对待每位患者都应该细心问、用心听,耐心去沟通,这样才能做一名让患者信任的医生。”王晓明如是说。
不仅如此,王晓明在看病时总是设身处地为患者着想,让患者花小钱治大病。
在市中医院新区医院坐诊时,来自武陟县的任大爷告诉记者,前一段时间,他出现胸闷、岔气和腿肿等症状,吃了王晓明开的中药后,这些症状很快就消失了,还没花多少钱。
为了表示感谢,这一次他专程带着老伴和儿子一起来,就是想请王晓明吃顿饭。面对任大爷的邀请,王晓明婉言谢绝。在王晓明看来,给患者看好病,是医生的本职工作。
同病异治高血压
在市中医院一楼诊室里,一台高血压中医辨证分析仪引起了记者的注意。据王晓明介绍,现代医学研究证明:高血压病是一种多因素、多态性疾病,个体特征性强,每位患者的情况都不相同。首先是性格、年龄、身高、体重、嗜好、家族史有差异;其次是职业、体质特点、家庭环境、饮食习惯、地域或季节气候不同;第三是临床症候、并发症、伴发症和对药物的敏感度及反应性也不一样。因此,用千篇一律的诊断方法来指导患者用药不但不能提高治疗效果,甚至还会产生副作用。
“通过高血压中医辩证分析仪,就可以诊断出患者得的是何种类型的高血压,如肝火亢盛型、气虚血瘀型、阴虚阳亢型等。通过‘同病异治’的方法,为患者辨证施治,并合理使用小剂量的西药,从而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王晓明说。
“在接诊中我发现,由于高血压患者长期服用西药降压,从而出现腿肿、心律失常、肺部咳嗽等副作用。这些患者只要停止服用减压药,上述症状自然就会消失了。”王晓明说,“与西药相比,中药的副作用小,因此治疗高血压更有优势。不过,吃中药降血压刚开始效果不是十分明显。因此,刚开始服用中药时,西药也不要停,一旦血压平稳后,就可以停用西药,然后用中药进行系统治疗。前段时间,有权威专家指出,中医治疗高血压将可能取得突破性进展。”
中西医结合治“心”病
在王晓明接诊的患者中,心脏病患者占绝大多数,家住市人民路某小区的赵大爷就是其中一位。在市中医院新区医院专家门诊区,记者见到了前来就诊的赵大爷。据介绍,赵大爷患有冠心病,几个月前病情加重,出现了胸闷、心绞痛等症状。在王晓明的医治下,其症状目前已有明显改善。
如今,在治疗心脏病方面,王晓明采用辨病施治与辨证相结合的方法,总结出治疗冠心病、风湿性心脏病等病症的整体治疗办法。“应用现代先进的科学手段,在对心血管疾病进行明确的定位、定性、定量诊断,并结合中医学辨证论治理论进行分析、分型和治疗的基础上,把传统中医学的宏观辨证论治与现代科学的微观辨证论治相结合,能更加有效地治疗心血管疾病。”王晓明说,“从中医角度来讲,心血管疾病隶属于中医‘心悸、胸痹、眩晕、虚劳’范畴,中医在几千年的临床实践中积累了很多关于心血管疾病的理论和治疗经验,认为本病的病机是本虚标实。在对症治疗中,通过宣痹通阳、益气养阴、活血利水,辨证运用中药,对心脑血管病的配合治疗有显著疗效。此外,中医药在预防支架植入后再狭窄、保护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功能、抑制血栓形成等方面也有明显的疗效。”
3年前,王晓明年近八旬的父亲得了心肌梗死。于是,他采用中西医结合疗法使父亲转危为安。后来,他又运用中医药为父亲进行调理,使父亲很快就恢复了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