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都市新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5中国好网民”系列活动正式启动
怀川大地披绿装
今日有阵雨或雷阵雨 最高气温33℃
市公交总公司再售“畅行卡”
焦作日报天天读
无偿献血请带好身份证
端午节、父亲节 植是道双节大优惠了
 
焦作日报 | 焦作晚报 | 焦作网 | 焦作论坛
上一期 版面导航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5年6月19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怀川大地披绿装
——“市民观察团”观摩我市国家森林城市创建随行记
移动手机用户:发送短信 jzsjb 到 10658300 即可订阅《河南手机报焦作版》,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登录 焦作网t.sina.com.cn/jzwww焦作手机报t.sina.com.cn/jzsjb) 官方微博参与互动
版权声明: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转载或建立镜像等。
联系电话:0391-8797395
分享到:
 
   

  本报记者 王水涛 王龙卿

  陈作华

  2012年,我市拉开了创建国家森林城市(以下简称“创森”)的序幕,一个万众一心、全市参与的争创国家森林城市的宏大战役在怀川大地上打响。

  2015年,是我市争创国家森林城市的决战之年,一个半城青山半城水的美丽焦作已走进市民的生活,我市正享受着国家森林城市创建带来的生态福利。

  为了让更多市民亲身感受“创森”带来的变化,6月16日,本报《党报有约》栏目组组织市人大代表、市政协委员、大学教师、市民代表等组成“市民观察团”,实地观摩我市创建国家森林城市的进展情况,感受“创森”带来的变化。

  全城见绿处处美

  “来的路上,我就感受到我市道路绿树成荫,就像一个绿色走廊,让人心情舒畅。”“现在出门用不了几分钟就有游园,不仅一年四季能见绿,而且色彩更丰富,‘创森’真的给我们带来了不一样的生活。”……

  当日8时30分许,“市民观察团”成员在观摩出发前就迫不及待地谈论起“创森”带来的点滴变化。随后,“市民观察团”成员沿市人民路、民主路、世纪路、迎宾路而行,感受城区的变化。

  市人民路作为我市东西主干道,从建设之初就进行了高标准的绿化,如今不仅道路中间有10余米宽的绿化带,道路两侧的行道树也更加高大茂密;民主路两侧10余米宽的绿化带里树木郁郁葱葱,就像是一条绿色走廊;迎宾路作为我市的南大门,两侧各30米宽的带状公园一路相伴。

  一路走来,满眼绿色扑面而来,“市民观察团”成员无不感慨城市绿意盎然。随后,大家又来到引黄入焦干渠城区段。这里一渠碧水波光粼粼,岸边不少人正在柳树下垂钓,干渠两侧的景观带景色宜人。

  “引黄入焦干渠绿化项目南至晋新高速、北至大沙河堤岸,绿化带总长度2200米,单侧宽30~150米,折合总面积328亩,从去年2月开工建设以来,已完成地形塑造、苗木种植和道路广场、亭廊以及文化景观墙等建设,共计栽植乔木、灌木、花卉19个品种2.75万棵,种植地被、草坪、水生植物11.67万平方米。”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农村工作办公室副主任曹晓冬介绍,“将来这里要建成引黄入焦纪念公园,在市区形成一个集休闲、娱乐、垂钓为一体的生态景观。”

  “没想到这里变得这么漂亮,去年来的时候还是光秃秃的空地,现在都变绿了,景观的设置也使这里更有生机,以后我要把这里变成我健身跑步的一个新据点。”“市民观察团”成员、黎明脚步志愿者协会领跑人丁宁颖说。

  “如今在市区,很容易就能找到可供停留休憩、健身娱乐的公园、游园,市民的生活又多了几分惬意,也让人感受到了一个出门见绿、转身即景的美丽焦作。”“市民观察团”成员耿言锋说。

  “创建国家森林城市的一个重要指标就是城区绿化覆盖率达到40%以上,结合我市城区情况,在‘创森’过程中,我市对各类公园进行了改造升级,提升了道路绿化的档次,开展见缝植绿、拆墙透绿、立体挂绿,创建园林式(花园式)单位活动,推动城区绿化。目前,城区绿化覆盖率已达到40%以上,符合国家森林城市的建设标准。”市林业局副调研员王西平说。

  林茂粮丰万家乐

  黄河流经我市孟州、温县、武陟3县市13个乡镇,东西长98公里,区域面积78万亩,打造沿黄河生态涵养带是我市创建国家森林城市的重要内容。随后,“市民观察团”成员又驱车向温县黄河滩区出发。

  在温县温泉镇黄河滩区丰核农林种植专业合作社,数千亩的核桃林、速生杨一眼望不到头。“置身这里,突然感觉来到了世外桃源,这里除了森林还是森林,满眼的绿色,真是醉了。”“市民观察团”成员齐晓声说。

  据了解,从2012年开始,温县主动调整林业发展思路,从大规模发展速生丰产林,转移到种植高效经济林,鼓励沿滩乡镇培育薄皮核桃种植大户。从那时起,温县涌现了像丰核农林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崔广军这样的种植大户,他从2012年开始承包黄河滩区的土地种植核桃、改造林地,如今他种植的核桃面积达3000余亩,速生杨2000余亩。今年,崔广军的核桃林预计能产3万多公斤的核桃,并且在林地里,崔广军还套种了西瓜、花生、地黄等经济作物,提高林地的综合效益。

  通过近年来大力植树造林,我市黄河滩区生态环境已得到根本改善,滩区耕地土质也得到了改善,结束了“晴天满天沙、雨天满地泥”的历史,小麦亩产量也提升至500公斤以上,真正实现了林茂粮丰的局面,让当地群众走上了致富路。

  如今,温县境内5万多亩国有滩区,80%以上的区域都种上了树木,正逐渐形成一道东西长30公里、南北宽2公里的黄河生态涵养带。与温县一样,武陟县、孟州市也正在着力打造黄河生态涵养带。

  在武陟县,顺着沁河、黄河大堤行走,两侧的树林郁郁葱葱,不仅成为一条生态景观线,而且周边群众对大堤外的林地承包进行苗圃种植,实现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最大化。

  除了在沁河、黄河大堤两侧,在武陟县的嘉应观乡、圪垱店乡、谢旗营镇、龙源镇都形成了规模可观的苗圃种植基地。在谢旗营镇,种植着红叶李、国槐、栾树等不同树种的苗圃基地,让夏日的田间更感清爽。

  据了解,谢旗营镇有耕地5.8万亩,目前全镇苗木种植面积近2万亩,初步形成了3条苗木花卉精品长廊,规划了1个苗木交易市场,全镇苗木繁育量达2亿株,有花卉类、绿化类、果树类、用材类等360余个品种,年交易量达8000万株,推动了生态与产业的良性互动。

  目前,武陟县苗木种植面积已达到5万亩,占全市苗木种植面积的比例达90%,已经成为武陟县的特色,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明显提升。

  生态焦作踏步来

  在“创森”规划中,我市立足“北山中川南滩”的地域特点,充分发挥资源优势,突出城乡一体,以城镇绿化为点,以路网、水网、农田林网为线,以南太行山和黄河滩区绿色屏障为面,形成点、线、面相结合的森林生态格局,国家森林城市建设按照“一区两带、一核六芯、三网多点”进行市域空间布局。

  “一区两带”生态体系即南太行山山地生态区、南水北调中线生态景观带和沿黄河生态涵养带;“一核六芯”即中心城区的森林绿化核和六县城建成区森林绿化芯;“三网多点”即水系林网、道路林网、农田林网和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村镇绿化等森林建设亮点。

  “截至目前,我市森林覆盖率达30.2%,人均公共绿地达11平方米。各县市均已成功创建林业生态县市,生态焦作、绿色焦作的生态格局已初具规模。”王西平说。

  从城市到农村,从北山到黄河滩区,“创森”带来的变化已显而易见。无论是在引黄入焦的纪念公园,还是在黄河滩区的生态涵养带,每到一处,“市民观察团”成员都啧啧称赞,久久不愿离去,计划半天的观摩整整持续了一天。

  一天的观摩,让“市民观察团”成员感慨万千。“‘创森’关系到每一个人的生存环境,大家对‘创森’的进展十分关注,今天有机会实地感受‘创森’带来的变化,市区内供市民休闲、娱乐的游园、绿地更多了,黄河滩区森林遍布,我相信随着森林覆盖率的提高,我市的空气会越来越好,蓝天白云也会越来越多。”“市民观察团”成员、市政协常委董世坤说,“我们在进行森林城市创建的同时,也要注意保护,为子孙后代留下一笔丰厚的财富。”

  “今天的行程可以说是一个养眼、吸氧、洗肺的过程,所到之处、眼之所及都是一片绿色,曾经让人痛心的黑色印象已不复存在,绿色主题已悄然走来,通过‘创森’,焦作正在蝶变,宜居美丽的焦作梦正在一步步实现。”“市民观察团”成员、市政协委员赵凤祯说。

  “今天走了一天,看了一天,实实在在感受了‘创森’带来的明显变化,绿化中的生态景观建设得非常好,同时也要加强人文景观建设,将我市特有的文化融入‘创森’中,使森林成为古今文化传承的纽带。”“市民观察团”成员、河南理工大学建筑与艺术设计学院设计中心主任刘龙说。

  图为“市民观察团”成员在黄河滩区丰核农林种植专业合作社了解核桃林的生长情况。

  本报记者 王龙卿 摄

 
3上一篇  下一篇4  
 
   
   
   

焦作日报社数字报刊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890号 报业·国贸大厦  焦作日报社主办  邮编:454002  电话:0391-8797395
豫ICP备14012713号
所有内容为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焦作日报客户端
焦作日报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二维码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