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文化焦作 上一版3  4下一版
土信面:
第四届“夏青杯”朗诵大赛 焦作赛区选拔赛举行初赛
我市首届原创诗歌经典朗诵会 精彩举办
我在这里等您一“名”惊人 七贤民俗村文化盛宴征名活动启动
耧车 传统的播种工具
出游哪里去 七贤民俗村
 
焦作日报 | 焦作晚报 | 焦作网 | 焦作论坛
上一期 版面导航    
下一篇4 2015年6月19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土信面:
筋道爽口的手擀面
移动手机用户:发送短信 jzsjb 到 10658300 即可订阅《河南手机报焦作版》,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登录 焦作网t.sina.com.cn/jzwww焦作手机报t.sina.com.cn/jzsjb) 官方微博参与互动
版权声明: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转载或建立镜像等。
联系电话:0391-8797395
分享到:
  土信面。
  王梦梦 摄
  土信。
  王梦梦 摄
  擀面。 王梦梦 摄
  切面。 王梦梦 摄
  抖面。 王梦梦 摄
 
   

  本报记者 李 锴

  很多漂泊在城市里的人,总爱去面馆吃一碗手擀面,因为,在他们看来,那是母亲和家的味道。在七贤民俗村里,有一家“老家面馆”,别看这家小面馆其貌不扬,却蕴藏了让人惊讶的“大味道”,尤其是那一碗分量十足、极具特别的博爱土信面,实在是美得不可言喻。

  土信手擀面 回味无穷令人赞

  “老板,来一碗土信面!”“好,马上就来!”“老板,还有位子吗?”“有,进来坐!”昨日,正值中午时分,在七贤民俗村“老家面馆”内,来自博爱的店主杨广明正在案板前擀着面条,人多的时候他都是这样回应顾客,他制作的土信手擀面吸引住一大批“好吃”的顾客。

  要说这家“老家面馆”吸引人的特色,就是土信配手工面。尤其在这样炎热的酷暑下,特别是烈日当头照的晌午,吃一顿看上去味蕾绽放、闻起来香飘四溢、吃起来美味顺口的饭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正如冬天,从冰天雪地回到屋里就想吃上一碗热气腾腾的面条一样,夏天必须来一碗吃起来爽滑筋道、吃完浑身舒服的土信面。

  “什么山珍海味,什么鱿鱼海参,都不如一碗面来得实在。”游客马先生说。正说着,喷香诱人的一碗土信面就好了。别说吃,单就看着、闻着就让人满口生津、垂涎欲滴了。

  确实,对于北方人而言,三天不吃面就想得慌。杨广明制作的土信手擀面,不仅能吃出家的味道,而且土信特有的味道吃一次就令人回味无穷。

  做好一碗面 擀面制卤很关键

  “手擀面不仅是一种食品,更重要的是它能够感受家的味道。许多人都是带着母亲亲手制作的手擀面的美好记忆长大的,如今到了我们需要把这分关爱继续传递下去的时候了。”杨广明说。很多人都误以为自己做的面粉不够筋道,是因为面粉不够好,所以开始盲目追求各种昂贵的高筋粉。其实,对于手工制作的新鲜面条,面粉的蛋白质含量对口感的影响并不大,影响面条口感的一个因素就是水和粉的比例。“煮面的程序对口感也有很大的影响,煮好的面条在冷水中冲淋一下,可以让面条表面收缩,变得更加筋道。”杨广明边说边干。只见他挖出几碗面粉,加入少量的盐,然后将清水一点点加入到面粉里,揉成一个面团。大概揉十几分钟吧,将揉好的面团盖上保鲜膜醒上30分钟。醒好后,将面团擀成一个圆饼状,再在面饼上面撒适量干面粉,然后卷在擀面杖上,两只手捏住卷上面皮的擀面杖向前推,然后向后拉回,再继续向前推。推拉的动作重复几次以后,就要把面皮打开,重新撒上少许干面粉,卷上,再重复此动作。看似简单的步骤,面皮越擀越大,越来越薄。最后,将擀好的面皮像折纸扇子一样折叠好,再把面条切好。

  面好卤也很重要,杨广明说,他用的可是焦作市区几乎买不到的上好土信。然后,将干土信拣除杂质,清水冲洗后,用开水浸泡,不用再清洗、过滤,原浸泡水含丰富营养,可制作出很好的土信汤,做面打卤的高汤就要用这种香味十足的黑色土信水。这样,做出的土信面原汁原味。

  “土信只能和大腥的肉类一起煲汤打卤,换了蛋类等别的配料,土信的味道会大打折扣。”杨广明说。花肉切成片,加老抽腌制15分钟,架锅加油,炸花椒和大料,丢入葱姜,下五花肉、加盐,待肉炒出油后加一碗热水,改小水慢炖约20分钟,至香味四溢捞出备用。然后,在炒锅倒少许油烧热,丢入葱姜丝,倒入切好的土信,加盐翻炒一下放入烧好的五花肉,一起炒,最后倒入土信水,加配料将水煮开,面条卤就做好了。

  锅内添水烧开,下面条煮熟,再配以小青菜捞出,浇上土信面卤,再撒上一些葱花香菜更是绝配。这样,一碗喷喷香的土信面就做好了。

  特色农家菜 吃得健康又安全

  其实,土信面在博爱是一道喜面。一般只有谁家生小孩子办满月、娶新媳妇,才吃土信面。也就是说,一般家里有了喜庆的事情,才用土信面待客,可见它不是一般的美味。

  那么,土信是什么东西呢?身为厨师的杨广明为了找寻土信的来历没少下功夫,可怎么也查不到“土信”的真实学名以及从何而来。“土信”的名字有很多种,“牛肝菌”“榛蘑”“桦树菇”“松蘑”“黏团子”“鸡腿菇”等,但博爱人就称呼它为“土信”,特别喜欢吃。“有人说,它的产地可能是在博爱的大片竹林里,有人说它的产地不在本地,因为在北方的内蒙古和南方的湖南都曾经买到过质量上乘的土信。”杨广明说。土信是雨后生长在松林里面的一种食用菌,形状与蘑菇相似,人工种植不了,是一种纯天然的食用菌。但为什么土信没在其他地方流行,却被博爱视作珍物呢?究其原因,可能是跟物以稀为贵有关。

  除了土信面,杨广明经营的这家“老家面馆”主打的都是农家菜,鸡蛋炒碾转、地皮菜炒鸡蛋、农家小炒、土家煨鸡等农家菜品,为的就是在七贤民俗村这样的“古镇老街”吃到原生态的乡间味道。在店内吃饭的游客说,简朴是这家面馆的特点,平时吃得太油腻了,吃点农家菜有利清理肠胃。而且,无污染的各式农家菜,让他们吃得安全、吃得健康。的确,在吃惯了大鱼大肉的当下,吃货们不妨回归乡土本色,带上家人来七贤民俗村去尝尝农家菜,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下一篇4  
 
   
   
   

焦作日报社数字报刊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890号 报业·国贸大厦  焦作日报社主办  邮编:454002  电话:0391-8797395
豫ICP备14012713号
所有内容为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焦作日报客户端
焦作日报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二维码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