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版:要闻 4下一版
合力打造水焦作
加强端午节期间党风廉政建设
孟州市16个重点项目集中开工奠基
因势利导稳增长 千方百计惠民生
政府的决策 百姓的心声
践行“三严三实” 提升组织工作水平
树立市校合作成功典范
敬告读者
市委建立县(市、区)党委巡察制度 动员部署会召开
阿里巴巴农村淘宝孟州服务中心开业 暨孟州电商产业园项目启动
 
焦作日报 | 焦作晚报 | 焦作网 | 焦作论坛
上一期 版面导航    
下一篇4 2015年6月19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合力打造水焦作

作者:本报记者 杨仕智
移动手机用户:发送短信 jzsjb 到 10658300 即可订阅《河南手机报焦作版》,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登录 焦作网t.sina.com.cn/jzwww焦作手机报t.sina.com.cn/jzsjb) 官方微博参与互动
版权声明: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转载或建立镜像等。
联系电话:0391-8797395
分享到:
  赵金录 摄
 
   

  “内部大循环、外部大连通、构建大生态、惠及大民生”,是我市按照生态文明建设要求,为建设经济转型示范市,打造山水园林之城、生态宜居之城确立的目标和要求,也是全市368万人民的热切期盼。

  以“润泽万物”的情怀认识水系建设重要性,以“激流勇进”的气势加快推进水系建设,以“借水行舟”的智慧扩大水系建设综合效益,以“水滴石穿”的韧劲搞好水系建设服务保障,以“渠成水到”的要求督导完成水系建设任务,这是6月4日,市委书记孙立坤在城市水系建设推进会上提出的新要求,为我市城市水系建设指明了方向。

  当下,我市水利、住建、园林、规划、国土、公路等各部门,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和解放、山阳、中站、马村、武陟、修武、博爱等县区,都在为早日建成“四廊六脉连山水,三环碧水泛轻舟,五库六湖嵌明珠,湿地生态现美景”的城市水系、让城市水系建设成果早日惠及焦作人民而发奋努力。

  外部大连通,引水入城

  水是城市之魂,是水系之源。

  建设城市水系,我市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北依太行山;南有黄河水,大山大水,背山面水;黄河、沁河、丹河、大沙河穿境而过,普济河、群英河、瓮涧河、新河纵横城区。大自然青睐焦作,独特的自然资源使我市具备优越的山水城市发展条件。

  多年来,由于没有科学、系统地规划开发较为发达的城市水系,黄河水、沁河水、丹河水,从城门口白白流走。河南省每年分配给我市的引黄指标是2.35亿立方米,前些年实际每年引黄总量为0.4亿立方米,大量引水指标白白浪费。由于没有水源,全市除龙源湖外,城区难觅一块像样的水面、一条碧波荡漾的大河。

  建设绿水青山、河清水秀、山水相依、人水和谐的现代城市,成了焦作人的梦想。

  2012年春,市委、市政府从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加大自然生态系统、环境保护力度,构建防灾减灾体系,打造现代文明城市的战略高度,提出了打造城市水系,建设“半城青山半城水”的山水园林、生态宜居新焦作的战略构想。

  时任市长孙立坤明确指示:“要把城市水系与生态文明、文化旅游、城市发展统筹考虑,用国际化视野、战略家眼光,高品位、大手笔,打造独具特色的城市水系自然景观,推动城市转型,建设美丽焦作。”

  我市城市水系规划,西起中南路到焦晋高速公路,东至东海大道,北起影视路到焦辉路,南至济焦新高速公路,面积214平方公里,规划总投资66.9亿元,通过整治城区河道和建设引水工程、调蓄工程等,最终形成“内部大循环、外部大连通”的水系格局。

  建设城市水系,水从哪里来是关键。我市人均水资源量为223立方米,占全国人均水资源量的十分之一,距联合国确定的人均1000立方米的水资源警戒线标准差距甚远,属水资源严重短缺地区。水源问题不解决,水系建设就是纸上谈兵。外部大连通,引水入城,就是我市为解决水从哪里来而作出的正确抉择。

  何谓外部大连通?简言之,就是借助周边丰富的水资源优势,南引黄河水入城,北蓄雨洪水调节,西用过境地表水,留住丹江过境水,融汇进入城市水系,贯通城区之水与外部之水。引黄入焦工程引黄河、沁河水一路向北,送入大沙河,向吴泽湖供水。孤山湖水库、影视湖水库、龙寺水库、圆融水库将通过渠系,把雨洪水送入城区水系,形成大连通。

  引黄入焦工程既是外部大连通引水入城的“一号工程”,又是引沁入焦的重点工程,更是我市打造“半城青山半城水”的国际旅游之城、山水园林之城、生态宜居之城的战略之举。

  该工程总投资1.6亿元,2013年春动工,经市直各单位和武陟县、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干部群众的艰辛付出、无私奉献,该工程当年建成,并于2014年1月8日正式通水。

  引黄入焦工程是从黄河到海河跨流域引水,投资之巨、难度之大,为焦作治水史上之最。该工程自武陟驾部黄河控导工程渠首闸引水,沿9.8公里长的沁南干渠,蜿蜒北行至沁北干渠南端,从地下33米深,穿越1920米长的沁河倒虹吸,再穿过蒋沟河、郑焦高速、晋新高速一路北上,末端在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李万街道永治屯村西侧入大沙河,直送入城市水系。

  利用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引丹江水进城,也是外部大连通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市紧紧抓住国家允许在南水北调总干渠与配套水厂之间建调蓄水库的政策机遇,决定在总干渠与市区配套的府城水厂和苏蔺水厂前端各规划建设一个不低于1000亩的调蓄水库,作为城市水系的水源地,为城市水系供水。

  为了蓄住城区北部的雨洪水,我市根据北部自然地势,除群英水库,规划并正在建设孤山、龙寺、圆融、影视湖等4座山区调蓄水库,明年可为城市水系供水。

  影视湖工程是我市北部重点调蓄工程之一。该工程位于市区西北部影视城西边、普济河上游,总占地面积4.5万平方米,水面2.5万平方米,水面最窄处13米、最宽处101米。整个工程分景观拦蓄水工程、成湖工程、护岸防护及绿化景观工程、原拦水堰加固工程4个部分。2级瀑布、3座拦水堰已经建成,总拦水面积达26955平方米。

  经过3年多建设,城市水系外部大连通已经基本实现,引黄入焦干渠工程、引丹入焦工程均建成通水,并在去年10多次引黄、沁、丹河水入城。孤山、龙寺、圆融、影视湖水库明年可建成,2座南水北调总干渠调蓄水库也正在紧锣密鼓地推进中。

  内部大循环,聚水润城

  引来了黄、沁、丹河水,蓄住了雨洪水,留住了丹江过境水,我市每年将有2.2亿立方米的水融入城市水系。

  如何让引来的水流动起来?市发改、规划、水利、住建、园林、国土等部门通力合作,用如椽巨笔,绘制了一幅“四廊六脉连山水,三环碧水泛轻舟,五库六湖嵌明珠,湿地生态现美景”的内部大循环、聚水润城的城市水系蓝图。

  内部大循环,就是使城区6条纵向河道与南部的新河、大沙河、蒋沟河、引黄入焦干渠以及灵泉湖、吴泽湖等河库交织贯通,营造滨河景观,构建大循环的城市水系。

  “四廊”即以南水北调中线总干渠、新河、大沙河、蒋沟河等自西向东走向的4条河渠为主线,结合两侧绿地,形成城市4条绿色廊道。“六脉”即城区自北向南流动的6条主干河道,自西向东分别为白马门河、普济河、群英河、瓮涧河、李河和山门河,通过对“六脉”扩挖疏浚,增加地表径流,围绕两侧绿色空间,布置多样性亲水设施,增强游憩功能,在部分河段实施漂流,形成优美的滨水空间。

  “三环”即新开挖怀庆河、山阳河、太极河、七贤河,连通沁泉湖、山阳湖、新河、大沙河;新开挖迎宾河、智水河,连通沁北干渠、蒋沟河、大沙河,通过以上新开挖河道实现城区水系的相互贯通,打造“商业游憩环”“城市休闲环”“历史文化环”等城市亮点,承载景观空间营造、水资源调配、城市河道通航等重要功能。

  “五库”,即打造灵泉湖、东湖、影视湖、龙寺水库、圆融水库。在承载引黄调蓄、农田灌溉、雨洪利用、水质净化、地下水补源、空气调节等功能的同时,兼具生态环境改善、景观营造等多重功能。

  “六湖”,即规划龙源湖、许衡湖、白鹭湖、武王湖、沁泉湖、山阳湖等,滞蓄洪水,兼具水资源配置、打造生态景观等功能。

  “东西湿地”,即借助河库建设,在城区西部建设许衡湿地、大沙河带状湿地,在城区东部建设武王湖湿地和白鹭湖湿地,达到调蓄洪水、净化水质、改善生态环境的目的。

  这是一部治水兴邦的鸿篇巨制,其项目之多、投资之大、档次之高,在焦作治水和城建史上规模空前。

  这项规模宏大的工程建成后,能使焦作城区形成景观河道150公里,新增水面1.8万亩,新增水库库容3500万立方米,在扮靓焦作的同时,为我市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水资源支撑和保障。

  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市水利、住建、园林等部门及有关县市区广大干部职工同心协力,“五+二”、“白+黑”,大干苦干,成效已经初显。

  大沙河治理项目是城市水系内部大循环的重点工程之一,2013年开工,如今已初见成效。

  大沙河民主路至中原路段生态治理工程全长6.6公里,以“草书之河”为设计理念,以生态为肌理,以文化为底蕴,旨在打造一条“生态之河”“展示之河”“文旅之河”,塑造焦作生态门户新形象,形成焦作生态精品商务旅游带。此项目自上游到下游共为“诗韵荷风、凤舞忆唐、桃蹊花鼓、烟柳曲影、渔舟泛歌”5个主体片区,分别体现“诗、舞、戏、曲、歌”5个主题。主要节点有黄河文化广场、诗韵广场、迎宾路入口生态门户、凤舞广场、草书大地艺术、苇荡鹭飞等。经去年“大兵团”作战和今年大沙河迎宾路两侧1.75公里植树绿化项目建设,主河槽已经形成了180米至240米的景观水面,堤顶道路宽9米,植树绿化总面积54万平方米,种植苗木1.35万株、37类乔灌木。

  大沙河生态治理工程建成后,防洪标准将提高到50年一遇,大大提高河道行洪能力,充分发挥灌溉和补源功效。同时,我市还将对左右堤顶道路进行高标准硬化,对沿河两岸进行绿化、美化,在滨水浅滩种植水生植物,丰富水岸景观,保护河流生态,打造一条生态与文化、景观与水利相结合的滨水景观带。

  大沙河带状湿地是我市城市水系内部大循环的重点工程之一,该工程从大沙河出山口至南水北调倒虹吸,全长12公里,主要包括主槽清淤疏浚、生态护坡、两岸堤防加固和新筑堤防,治理范围内防洪标准为20年一遇,其中焦温高速至南水北调倒虹吸段为50年一遇。大沙河带状湿地景观绿化部分全长9800米,包括河堤外苗木种植、道路广场、设施及土方、地形塑造、垃圾清运等内容。截至目前,已完成堤外地形绿化,共计栽植雪松、火炬、红叶李和百日红等各类乔灌木17万株。该湿地全部建成后可形成宽146米至300米不等的水面,一步一景,滩、潭、花、草景观多样,堤外是50米绿化长廊、4米至6米宽的绿色国际自行车赛道,河道内栽种芦苇、蒲草、荷花、红柳等生态水生植物,可形成生态体验区、水景观区、水天一色区、荷塘垂钓区和亲水游园、田园风景游园等美丽景观,为市民提供郊游、健身的好去处。该公园建成后,不仅对大沙河水质能起到净化作用,而且还能改善周边生态、美化市民居住环境。

  瓮涧河丰收路至龙源路治理后,原本黄土裸露、光秃秃的河道,经过扩宽整理、精心设计,雪松、红叶李、樱花、竹子等数十种植物搭配栽种,形成了高低起伏、错落有致的绿化景观。大大提升了市太极体育中心东门及周边的环境质量。

  人民路引水工程作为内部大循环的骨干工程正在规划中。该工程西起人民路中站区与博爱县交界处,引丹河水沿人民路北侧,一路向东到瓮涧河,全长16公里,可把穿城而过的4条纵向河道穿起来。该工程建成后,引水流量为1立方米,可向人民广场、市太极体育中心和龙源湖输水,同时给沿途穿过的白马门河、普济河、群英河、瓮涧河及南水北调截洪沟进行输水和生态补水。

  孤山、影视湖、龙寺水库、圆融水库等都在建设中,明年可建成。

  构建大生态,秀水绿城

  近年来,我市从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高度出发,把城市水系与创建全国水生态文明城市、国家海绵城市、国家森林城市、国家园林城市紧密结合起来,构建大生态,秀水绿山阳。

  建设水生态文明城市是我市构建大生态的重要内容。该工程以我市城区为重点,辐射11个县市区,总投资96.55亿元。其方案践行习总书记“山水林田湖生命共同体”系统治理思想,贯彻《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融入海绵城市理念,将“节约用水、循环水系、河湖连通、多源共济”列为重点,构建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水安全、水管理和水文化“六水”融合体系,探索资源枯竭型城市水生态文明建设方式,逐步实现“水清、水活、水美、水润”的美好愿景。力争通过三年的建设,实现“多源联调保供给,河湖相连泛轻舟,奇山秀水融覃怀”的水生态文明城市试点建设总体目标,把我市建成“河湖畅通、生态健康、宜居宜游、人水和谐”的水生态文明城市。去年5月,我市被水利部正式批准为全国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试点。

  天蓝、地绿、水清,是一个美丽城市的底色。坚持绿色发展,是焦作人一贯秉持的理念。

  早在2012年,我市就提出了生态文明建设要求,从建设中原经济转型示范市,打造国际旅游名城,提升人民幸福指数,实现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高度,打造具有焦作特色的生态园林山水之城。

  我市按照秀水绿城、建设山水园林城市的总目标,突出依山傍水的特色,力求实现绿与水的融合、绿与山的融合、绿与人的融合、绿与文的融合。把绿地建设与水系建设同步规划、同步实施,打造北方水城;把绿地建设与山体保护同步进行,打造绿色山城;把绿地建设与便民利民结合起来,着力提高老城区绿地率;把绿地建设与文化保护融合起来,规划建设具有焦作文化特色的主题公园。

  近年来,我市紧紧围绕建设经济转型示范市、山水园林城市发展战略,积极开展以生态建设、水系建设为引领的“十大建设”,全力推进生态园林山水城市建设,一个“青山相拥,绿水环绕,城在林中,景在城中,人居环境优美,人与自然和谐”的美丽城市,已经展现在人们眼前。截至2013年年底,我市建成区绿地面积达到3585公顷,绿地率34.55%,绿化覆盖率39.8%;公园绿地面积773.18公顷,人均公园绿地10.04平方米;林荫路推广率达76%。以上指标都达到和超过了国家园林城市标准。今年5月16日,我市顺利通过了国家园林城市复查实地考查验收。

  目前,创建国家森林城市正在我市如火如荼地开展,并取得了显著成效。

  经过多年努力,一个“半城青山半城水”的生态园林山水之城,已经崛起在太行之阳、黄河北岸。

  山青了。城北浅山绿色屏障、红砂岭生态长廊、林邓线生态景观带、森林公园生态“氧吧”为城市披上绿装;黎明脚步公园、缝山公园、龙翔公园等生态森林公园,自东向西排开,形成了一条生态绿色南太行景观带。

  水清了。引来黄河水,调节过境水,蓄住雨洪水,补充地下水。我市通过梳理河道,修建引输水工程,“四廊六脉”“五库六湖”“东西湿地”等线条块在214平方公里的城区范围纵横镶嵌。六纵、四横河道循环贯通,南引黄河,北蓄降雨,西揽径流,融汇入城。

  城绿了。引黄入焦城区段栽植各类乔、灌木2.75万棵,种植各类植物11.67万平方米。大沙河带状湿地公园种植各类乔、灌木17万余株,河堤护坡栽植紫穗槐8万余株。市太极体育中心周边的丰收路、中原路、龙源路、文汇路4条路段进行了高标准绿化,完成了瓮涧河西游园、四海春游园、山阳路游园绿化建设。滨河水景观带、道路绿化带,环抱城区。各类公园、游园、生态广场、街角绿地点缀其间,有效提高了建成区的城市绿量,城区绿化覆盖率达到40.2%。

  惠及大民生,活水富城

  春色秋雨,日月如梭,我市城市水系建设经过三年奋战,喜结硕果,一幅“四廊六脉连山水,三环碧水泛轻舟,五库六湖嵌明珠,湿地生态现美景”的城市水系蓝图已经揭开神秘面纱,绽放出迷人风采。

  我市城市水系由四廊六脉、五库六湖、东西湿地编织而成,以拦蓄雨洪水,引来黄河、沁河、丹河水,留住过境水为水源支撑。整个水系由相连相通、纵横交织的中小河流相连接,构成城市水网,五库六湖点缀其间,形成生态水系格局的秀美景色。

  奔流不息的黄、沁河水,被成功引入城市水系,改写了在家门口用不上黄、沁河水的历史,经济社会效益也凸显出来。面对去年的63年以来最严重干旱,引黄入焦工程大显神威,干渠沿线群众浇上玉米“保命水”,去年秋季玉米单产喜获大丰收,粮食增产,农民增收。

  引黄入焦工程每年可引水5300万立方米,为我市工业、农业、生态和景观提供用水,仅新增灌溉面积就达15万亩,有效缓解项目区用水紧张局面,减少地下水开采量,改善市区周边水土资源和生态环境,带动区域内土地增值和产业发展,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武陟县三阳乡西尚村位于郇封岭地下水漏斗区,由于地下水位持续下降,井越打越深,浇地成本越来越高。黄河水引到家门口,地下水位由原先20多米深上升到七八米深,过去报废的机井又能用了。该村2000亩地用机井浇一遍,不但成本高,还要用1个月左右的时间。有了黄河水,全村的地浇一遍只需要半个月。过去用机井浇1亩地要花20元,如今用河水浇1亩地只花5元钱。退休职工张中海每天午休后,就将钓鱼包往自行车筐里一放,骑车到引黄入焦沁北干渠城区绿化生态景观带,找一块树荫地,摆上小板凳,把渔竿轻轻往水里一甩钓鱼。在焦作市区找一个适合钓鱼的地方,是他多年的梦想,现在实现了。

  龙源湖自“出生”就被冠以“焦作绿珠”“城市绿肺”等雅号,湖水清澈、水草摇曳。从2006年开始,龙源湖周边地下水水位迅速下降,水面也随之下降,补给困难。龙源湖水循环系统工程建成后,彻底解决了龙源湖的多年之渴。目前,龙源湖公园已经和灵泉湖、新河、黑河形成了一个连通循环体系,今后再也不会干涸了。龙源湖3次引地表水入湖,变成了一湖活水、清水,改善了生态环境,飞鸟成群的水面景观和动人景色引来八方游客。沁阳“骑行天下”俱乐部的12名队员在市龙源湖公园观赏后赞不绝口,领队宋雷生说:“没想到焦作还有这么大、这么美的湖,生态好、环境美,提高了城市品位。”

  12公里长的大沙河带状湿地建设接近尾声,焦克路桥上游2公里河道建设初见成效,河道内栽种以芦苇、蒲草、荷花、红柳为主的生态水生植物,堤外是50米绿化长廊,已初现生态体验、水景观、亲水游、田园风景等休闲景观。每到节假日,都有许多人来此郊游、休闲、健身。

  规模宏大的城市水系建成后,将给我市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城市水系能有效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提升城市品位,拓展城市空间,提高城市价值,更有利于建设国际旅游之城、山水园林之城和生态宜居之城。有了源源不断的水源补充,大沙河水量充沛多了。如今,大沙河民主路至中原路段已形成5.4公里长、128米至220米宽的景观水面,改写了焦作城区没有一条大河的历史。

  城市水系可有效保障灌溉及工业用水,大大小小的蓄水工程能解决70万亩耕地的灌溉需求,可保障产业集聚区工业用水之需,使未来工业发展有可靠的水资源保障。城市水系可保障城区防洪安全,利用河、湖、库、渠,通过拦、引、蓄等措施,将防洪标准提高到50年一遇。影视湖水库建成后,可使普济河下游防洪标准从不足10年一遇提高到50年一遇,年可向市区提供生态供水30万立方米。更重要的是,影视湖工程紧邻黄河文化影视城,将提升这一区域的景观效果和影视城的品位,同时为游人提供一个休闲、亲水的城市公园。

  城市水系可有效改善城区气候,有效提高城区湿度,改善空气质量,形成良好的城市生态环境。城市水系通过蓄水、输水工程和人工湖、湿地,增加地下水补给量,对提升周边地下水位、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发挥重要作用。灵泉湖从无到有,上千亩景观水面,碧波荡漾,水天一色,成了人们休闲游玩的好去处。

  全市城市水系建设推进工作会议后,市直各责任部门和有关县市区迅速行动,明确责任分工,细化节点要求,强化协作配合,完善推进机制。目前,大沙河聂村段6.5公里防洪治理工程施工单位和监理单位已进驻工地,新河源头治理工程全面推进,人民路引水工程和4个湿地建设工程也已经进入规划、拆迁和开工前的准备阶段,一场城市水系建设大决战即将到来。

 
下一篇4  
 
   
   
   

焦作日报社数字报刊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890号 报业·国贸大厦  焦作日报社主办  邮编:454002  电话:0391-8797395
豫ICP备14012713号
所有内容为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焦作日报客户端
焦作日报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二维码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