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警务周刊 上一版3  4下一版
严格交通执法 扎实服务群众
爱心端午
省公安厅领导莅焦
强化校园法制宣传教育
图片新闻
青年志愿者民警帮扶贫困学生
网上购物便捷 当心网银诈骗
侦破一起非法经营卷烟案
侦破系列诈骗案
警务要闻
 
焦作日报 | 焦作晚报 | 焦作网 | 焦作论坛
上一期 版面导航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5年6月23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网上购物便捷 当心网银诈骗

移动手机用户:发送短信 jzsjb 到 10658300 即可订阅《河南手机报焦作版》,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登录 焦作网t.sina.com.cn/jzwww焦作手机报t.sina.com.cn/jzsjb) 官方微博参与互动
版权声明: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转载或建立镜像等。
联系电话:0391-8797395
分享到:
 
   

  网上购物方便快捷,不法分子盯上网银。近期全国各地频发假冒银行网站骗取客户密码、实施网银盗窃的案件,给网民造成重大经济损失。在此,警方揭露此类犯罪特点,避免网民朋友上当受骗:

  一是“诱”——短信群发“善意”提醒,诱使网民上网操作。在此类案件中,犯罪团伙有针对性地选择经济发达地区的用户作为作案对象,选择“密码丢失索取”“网络升级提示”等“善意”提醒诱惑网民。

  二是“避”——境外注册网站域名,逃避互联网监管。犯罪嫌疑人开设假网站使用的域名均在境外网站注册,由于目前国内有关机构对境外域名注册行为无法实施有效管理,使得域名注册人的信息难以获取。

  三是“骗”——高仿真网站制作,欺骗网民泄露账户密码。犯罪嫌疑人均制作极为精美、与真实银行网站相似程度极高、普通用户难以识别的钓鱼网站,在网民登录网站后,网站页面有相应的提示性指引,简单操作后,网民的账户密码就被钓鱼网站记录。

  四是“转”——连贯操作转账,迅速转移网银款项。在获取网民的网银账户密码后,犯罪嫌疑人迅速登录真实银行网站,利用网银的动态口令卡,在极短时间内完成网银转账操作,达到窃取的目的。

  由于此类犯罪具有极强的欺骗性,犯罪分子具有极强的反侦查意识,整个作案过程不与受害人见面,全部通过网络完成,公安机关侦案难度很大。

  警方提醒网民朋友,在官方网站上进行正确操作交易,安全是有保证的。要增强自我防范意识,不要相信不明邮件、短信和电话发布的金融信息。

  何登恩 张 婧 李文静

 
3上一篇  下一篇4  
 
   
   
   

焦作日报社数字报刊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890号 报业·国贸大厦  焦作日报社主办  邮编:454002  电话:0391-8797395
豫ICP备14012713号
所有内容为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焦作日报客户端
焦作日报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二维码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