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以“对接京津、绿美邢襄、古都新变”为主题的“百家媒体看邢台”大型采风活动于6月9日至11日如期举行。这次采风活动由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国内部、河北省新闻工作者协会和邢台市委、邢台市政府共同主办。活动期间,来自中央级媒体、京津冀媒体及友好合作媒体和网络媒体等全国各地百家媒体的120多名记者深入基层,深入采访,探寻邢台对接京津、转型升级、创新发展、绿色崛起的生动实践。今起予以刊发本报记者采写的连续报道,敬请关注。
河北邢台是一座历史悠久的文化古城,至今已有3500年的建城史。
邢台也是一座加速崛起的产业新城,近年来,形成了装备制造、新能源、煤盐化工、新型建材、钢铁深加工、纺织服装、食品医药等七大优势产业。
现如今,京津冀协同发展,三地之间的合作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着。
“随着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深入推进,邢台迎来了加快发展、弯道超车的最好机遇。”邢台市委书记张古江这样说。
为此,邢台市精心谋划、主动作为、积极融入,正在实施的以百家优秀民营企业引进、百家院所引进、百名高端人才引进为核心内容的“三个一百”计划,加快改变高消耗、高污染、低效益的传统产业结构,积极构建绿色、循环、低碳的现代产业体系。
优秀民企打造发展新引擎。在前不久举行的廊坊国际经贸洽谈会上,邢台市威县政府与北京嘉禹幕墙门窗股份有限公司签署合作协议,投资17亿元在威县·顺义产业园区建设年产400万平方米玻璃幕墙、节能门窗及30MWP光伏电站建筑一体化项目。
按照双方签署的园区框架协议,顺义区负责制定鼓励当地企业赴威县开展经贸合作政策,定期组织当地知名企业到威县投资考察,引导企业入驻园区;威县负责园区“十一通一平”基础设施建设,提供全方位、保姆式的优质服务。
瞄准京津,精准对接,靶向招商。2015年,邢台市拟引进100家(项)在传统优势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现代农业、社会事业等方面具有优势地位和影响力的龙头骨干企业。
截至目前,邢台市在产业对接方面,主导产业谋划筛选重点支撑项目132个,总投资2852.2亿元。其中,新兴替代产业项目46个,总投资1563.2亿元;传统支柱产业项目39个,总投资840.31亿元;现代农业项目16个,总投资83.542亿元;现代服务业项目31个,总投资365.19亿元。与京津已经开展合作的项目共有92项,总投资达1601.67亿元。
科研院所构筑邢台创业梦工厂。推动科学发展、创新发展、跨越发展,其核心动力就是创新。邢台市委、市政府抢抓京津冀协同发展重大机遇,引进100家(项)在传统优势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现代农业、社会事业等方面具有优势地位和影响力的龙头骨干企业;新建产业技术研究院16个、院士工作站15个、博士后工作站17个、科技企业孵化器10个,建成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或企业技术中心40个,与100家左右的科研院所建立密切合作关系;引进100名左右国内外高端创新创业人才。
邢台市在教育系统开展了“百所院校与京津教育大对接”活动。今年年底前,邢台市力争与京津和其他发达地区建立对接合作关系的各级各类学校、教育机构达到100所。目前,有57所学校、教育机构与京津地区的94家学校或教育机构建立了合作、对接关系。
邢台市医疗机构对接京津取得重大进展,河北省眼科医院、市人民医院、市三院等23家医疗机构分别与京津多家大医院取得协作关系,主要从技术、远程会诊、人才培养等三方面展开合作。
高端人才孕育成长新动力。时代呼唤人才,人才造就伟业。邢台市着力引进一批能突破关键技术、引领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高端人才,实现“引进一个高端人才,带来一个创新团队,培育一个高新企业,催生一个新兴产业”,为推动邢台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到2015年年底,邢台市将引进100名左右国内外高端创新创业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