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后”猪蹄、“80后”鸡翅……有的比一些年轻人年纪还大的“僵尸肉”(指冰冻多年销往市场的冻肉)通过走私入境,悄无声息地出现在消夜摊、餐厅。这些肉有的来自疫区,有的严重过期,用化学药剂加工调味品后居然摇身一变成为卖相极佳的美味佳肴,威胁着百姓的食品安全。
(据《重庆晚报》)
这些“僵尸肉”有的来自疫区,有的严重过期,用化学药剂将其加工后兜售给不明真相的消费者,使用之后,肯定会给消费者带来程度不同的身体伤害。但是,巨大的利益诱惑以及疲软的监管机制,让一些人为了暴利铤而走险,即便查出来,处罚力度也不足以让他们倾家荡产、身陷囹圄,就是说,违规违法成本低于所获利益,所以贩卖“僵尸肉”者运作起来才毫无顾忌,生意兴隆。
监管乏力以及处罚疲软,让食品安全方面的违法违规行为不断猖獗,甚至出现逆淘汰的市场经济现象,让那些本来依靠合法经营、诚实劳动而赚钱的商人也加入到违规违法的行列中,使本来就乱象丛生的食品安全违规行为更加严重。
待在办公室的“僵尸监管”必定会造成“僵尸肉”横行。要彻底切断“僵尸肉”的运营链条,就必须加强对食品安全的监管力度,每一个环节都要把关过滤,对于敢于在食品安全方面以身试法的不法商人必须严厉制裁,使违规违法成本大于所获利益,以此作为示范案例警示社会。同时,要设立食品安全举报平台,对于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必须定期不定期地进行明察暗访,把“僵尸监管”变成“动态监管”,将诸如“僵尸肉”这种明显侵害消费者利益的行为彻底消灭在萌芽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