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日来,多起校园暴力事件引发公众热议。正当人们为浙江庆元“3名未成年人暴打、烟头烫小孩”震惊之时,微博再次曝出江西“永新初中学生遭群殴”、四川乐至“初中女生被羞辱”两起事件。
校园暴力一直是纯净校园的一根“毒刺”。对于频频出现的校园暴力事件,我们不禁思考:现在的孩子都怎么啦?同学之间何来深仇大恨?问题的根结究竟出在哪?根除校园暴力,道路又在何方?
笔者认为,校园暴力事件之所以频繁发生,既有外因也有内因。首先从法律层面上讲,未成年人是法律和社会的保护对象,未成年人实施校园暴力说明他们没有基本的法律意识,更认识不到法律的约束。客观地说,如今一些孩子受外界不良环境影响,性格暴躁、孤僻多疑、盲目崇拜,慢慢就出现了暴力倾向,加之他们自我控制能力不强,很容易被消极因素误入歧途。
作为未成年的监护人,学生家长对校园暴力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孩子在未成年之前,家长有责任和义务履行监护人责任,尽到父母该尽的义务,其中自然包括对子女的人生观、价值观的培养,以及良好行为习惯的示范和引导。“子不教父之过”,对于“坏孩子”,父母应当反思自己的行为和责任。
此外,学校也是校园暴力的责任主体。学校是培养学生的摇篮,老师是负责育人的花匠,孩子思想出现问题,校方不能将责任全部推卸给学生和家长,校方也应着重反思自己的责任和义务。
走笔至此,笔者想说的是,当下最大的问题在于,受法律、惩戒机制等方面的缺失,导致校园暴力事件很少上升到法律层面,大多时间仅停留在道德层次的讨论。根除校园暴力,必须让家庭、学校、社会、政府多管齐下,共同发力,唯此才能有效遏制校园暴力事件的发生,让闹剧不再重演,让孩子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