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三夏期间,家住龙源世家的张青河老人每遇空闲,都会用婴儿车推着刚满两岁的小孙子到龙源湖公园,看蓝天白云,赏水色美景,呼吸新鲜空气。
今年三夏期间,在焦作大地上,在全市271万亩小麦种植区域内,不见四处点火、不见大面积秸秆焚烧,闻不到刺鼻的烟味。这已经成为每年三夏、三秋焦作新常态。
持续抓禁烧,禁出了蓝天白云,禁出了清新空气,禁出了焦作好风景。
在焦作,秸秆禁烧作为政府行为,已经上升到将禁烧作为防止大气污染、提供清新空气、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大民生工程、基础工程来抓。今年我市启动的“2015蓝天雷霆”大气污染整治专项行动,又把秸秆禁烧列为十大专项行动之一。
近年来,焦作市采取堵疏结合之策,严格防控秸秆焚烧,积极引导秸秆综合利用,使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为全市空气质量优化和农业可持续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工作连年走在了全省乃至全国前列。
纵观全国各地,年年抓禁烧,年年禁不绝,焦作市缘何禁烧成效显著,主要有三大经验。
政府主导,明确责任主体,板子打在具体人身上
每到三夏、三秋,焦作市都要召开高规格的夏、秋秸秆禁烧及综合利用工作会议,成立禁烧办,市委、市政府两办出台文件。今年5月5日,市委召开常委会研究我市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市委书记孙立坤在会上明确要求:“要切实抓好秸秆等废弃物焚烧专项治理,制订专项方案,严防死守、看紧看牢,做好秸秆禁烧工作。”6月3日,市委副书记、市长谢玉安带领市政府办公室、农业、农机、粮食、环保、公安、中石化等部门负责人调研三夏生产和秸秆禁烧工作。各县市区按照市委、市政府的会议要求,迅速行动,逐级召开会议,层层安排部署,相继成立了书记任政委、县市区长任指挥长的秸秆禁烧及综合利用指挥部。各乡镇及涉农办事处党政一把手亲自抓,乡、村干部全体动员、全员参与。各地通过严格实行县级领导包乡、乡领导包村、村组干部包地块的逐级分包责任制,明确禁烧工作职责,做到领导到位、人员到位、资金到位、宣传到位、措施保障到位,形成了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格局。
焦作创新秸秆禁烧督导机制,每年夏季禁烧,都要有市禁烧办牵头,成立由市委组织部、农办、环保、农业、农机、林业、畜牧等部门1名县级领导干部任组长,市直单位14名副县级后备干部为成员的7个督查组。在市秸秆禁烧办公室统一组织领导下,采取分包县市区、三天一轮换的办法,全天候、全方位、分区域对各县市区夏季秸秆禁烧工作开展情况进行巡查暗访,督促落实各项禁烧措施,帮助各地排查消除焚烧隐患,交流推广好的经验做法。督查情况每日一汇总,3天一汇报。各县市区都成立有督查组,进行巡回督查。各乡镇办事处成立巡逻队,对乡、村禁烧情况进行昼夜巡查。通过各级督查巡逻,在广大农村始终保持禁烧高压态势,确保了禁烧工作有序进行。
压力传导,市禁烧督导组不仅查火情,更重要的是检查县、乡、村三级禁烧工作人员在岗情况,变几十人抓禁烧为几百人、几千人、几万人抓禁烧,真正形成了全民抓禁烧局面。今年三夏,武陟县乔庙乡抓禁烧的参战人员多达1064名,他们每天工作在禁烧一线,中午和晚上定岗、定位、定地块、定人巡查,严防死守。该乡还与农机手、村组干部、电工、学生家长、家户签订了三夏禁烧责任书,使今年3.8万亩稻区未发生一起焚烧秸秆事件。
“乔庙乡这两年没烧一把火,是好机制管住了焚烧。”乔庙乡党委书记张兴文深有感触地说,“我们有禁烧隐患台账销号机制,对查找出来的隐患实行‘谁家孩子谁抱走’,限时销号;我们有真刀真枪的惩处机制,除经济处罚外,政治上从警告到诫勉谈话直至免职;我们有禁烧押金机制,全乡28个村,每村上缴乡里2000元押金,烧一堆火,押金没收,年终评先‘一票否决’,不发生焚烧事件,押金返还,再奖4000元;我们有‘苞叶街长’负责制,每条街选一名街长,专门负责检查督促群众把苞叶送到集中堆放点掩埋沤肥,苞叶日产日清;我们有禁烧网格化管理机制,全乡绘制了禁烧作战图,哪个村、哪块地、哪条路都有专人负责。”
为了把板子打在具体人身上,谁点第一把火,就在谁那里开现场会,在进行经济处罚的同时,追究有关领导责任,并与本年度环保目标考核挂钩。谁没点一把火、烧一堆秸秆,就予以重奖,政治上得荣誉、经济上得实惠。
明确责任主体,极大地调动了乡镇干部抓禁烧的积极性。博爱县金城乡今年麦收期间,分东、中、西三片,9个村为一片,2名乡领导班子成员带一片抓禁烧,多措并举,该乡6万亩小麦,没有发生一起大面积秸秆焚烧事件。
宣传入脑入心,唤醒农民群众环保意识
焦作市15年抓禁烧,一年比一年好,一条重要的经验就是唤醒农民群众的环保意识,变“我要烧”为“我不烧”。
每年夏秋,为营造禁烧浓厚氛围,焦作市、县两级都要通过报纸、电视、网络、手机短信等媒体,乡、村通过发放《致农户的一封信》,在主要路段、街道、田间地头悬挂宣传横幅、彩旗、张贴标语,出动禁烧流动宣传车等方式,宣传报道禁烧工作的意义、主要做法和典型事例,形成立体交叉的禁烧宣传网络,让禁烧工作深入人心,使禁烧的有关规定成为广大干部群众的自觉行动。市秸秆禁烧办公室通过编发工作简报,及时向市领导报送工作进展情况,指导各县市区及时调整工作重点,适时转移工作重心,切实抓好各个环节工作。今年夏季禁烧期间,全市共进行电视宣传350多次,报纸宣传90余次,市、县共印发工作简报79期,出动宣传车1.3万辆次,张贴标语17.1万条,悬挂横幅8100余面、彩旗4.4万面,发送禁烧短信20.2万条。
持续多年铺天盖地、入脑入心的宣传发动,“禁烧秸秆,保护环境”“禁烧秸秆,利国利民”“禁烧秸秆,人人有责”的理念深入人心,不点一把火变成了广大农民群众的自觉行动。
武陟县乔庙乡是豫北有名的水稻之乡,这里的农民在麦收时有先焚烧秸秆再种水稻的耕作习惯,省劲、省钱、肥田,还便于插秧。多年的禁烧宣传,增强了农民群众保护环境的自觉性,每年三夏家家户户都主动与村里签订禁烧责任书。今年该乡3.8万亩稻田未发生一起焚烧秸秆事件。该乡张寨村党支部书记白继昌说:“这两年为啥不烧了?是乡里通过入脑入心的宣传和铁腕抓禁烧,使乡亲们真正认识到禁烧秸秆带来的好处,也真正尝到了甜头。环保意识的增强,耕作方式的转变,让农民群众真正从过去的‘我要烧’变成了现在的‘我不烧’。”
为秸秆找出路,变废为宝
堵而抑之,不如疏而导之。为麦秸找出路,变废为宝,是焦作抓禁烧的一条成功经验。
路径一:秸秆直接还田,培肥地力。焦作是全国农机化示范区,农机总量达64万台(套),亩均动力达1.43千瓦,主要粮食生产机械化水平达到96%,在全省率先实现主要粮食生产机械化。充足的农机保障为全面推行秸秆还田提供了有力保障。今年夏季全市出动大型收割机5000余台,所有收割机都加装了秸秆还田机,各地普遍推行了“随收、随种、随还田”一条龙作业,秸秆直接还田率在96%以上。去年三秋期间,全市共投入大中型拖拉机1.13万台,玉米秸秆还田机8395台,玉米秸秆还田面积达到189.1万亩,占玉米收获面积的88.9%。为提高秸秆还田质量,农业部门积极向上争取项目支持,去年秋季对博爱县10万亩还田地块增施秸秆腐熟剂,对加快秸秆腐熟、提高还田质量起到了良好作用。
路径二:秸秆饲料化利用,实现增效增收。去年,全市玉米秸秆青贮总量达到108万吨。同时,通过推广玉米全株青贮,既减少了还田作业,又提高了饲用效果,去年全株青贮达到25.8万吨,较上年增加20%。修武伊赛肉牛场对供应青贮秸秆的农户按每立方米10元进行补贴,增强农户供应青贮秸秆的积极性。
焦作市伊赛肉业有限公司是集肉牛饲养、屠宰分割和熟制品加工于一体的清真牛肉加工专业生产企业,企业下有7家大型饲养厂,年消耗青贮饲料58万吨,占全市青贮量的53.7%,通过秸秆青贮每年可为农民增收1.2亿元。
为了给玉米秸秆、苞叶找出路,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苏家作乡从强乡富民的高度出发,积极引导、支持农民发展饲养业,目前辖区有大型养牛场4个、中小型饲养户400家,年牛羊出栏分别为2万头和3万头,为消化玉米秸秆、苞叶找到了出路。去年三秋,伊赛、凯瑞等4个大型饲养场,秸秆收购价每吨达200元,苞叶收购价每吨达120元,乡亲们都争着为饲养场送秸秆、苞叶,该乡青贮面积达2.5万亩,占全乡玉米种植面积的80%。去年小秋,该乡北石涧村李明利、李巧英夫妇俩,每天开着三轮车在田间地头收集秸秆、苞叶,再送到牛羊饲养场卖钱,一个多月下来挣了上万元,相当于种10亩庄稼一年的纯收入。
路径三:秸秆基料化应用,废料变商品。焦作各地以玉米芯为主,大力发展食用菌生产,去年全市食用菌投料量达10.8万吨,先后涌现出武陟县小董乡磨庄村白灵菇、修武县五里源乡香菇等一批食用菌专业村。修武县郇封镇常庄富民食用菌专业合作社,以玉米芯为主要原料,生产平菇、白灵菇、木耳等,年消耗玉米芯8000多吨,年产食用菌8000多吨。孟州市化工镇许庄三联种植专业合作社,以玉米芯为主要原料实行工厂化生产杏鲍菇,一期项目年消耗玉米芯近2000吨,日产杏鲍菇5吨以上。二期项目建成后,预计年消耗玉米芯超过5000吨。
路径四:探索秸秆综合利用新途径。如武陟县、温县的部分乡镇将秸秆打捆后销售给新乡的造纸厂、生物发电厂等企业。武陟县詹店镇为了给麦秸找出路,群众买一台打捆机,镇政府就补贴1000元,今年该镇新增打捆机40多台。该镇30%的稻区和70%的旱作区的秸秆,全都打成捆卖给企业变成了钱。沁阳市今年新引进中农绿能、地球人等秸秆利用生产生物天然气(柴油)企业,麦收期间,协调各企业与种粮大户签订协议,对秸秆进行打捆运出,为企业投产提供原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