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版:山阳镜像 上一版3  4下一版
永远的太行丰碑
 
焦作日报 | 焦作晚报 | 焦作网 | 焦作论坛
上一期 版面导航    
2015年7月7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永远的太行丰碑
——追忆一九三九年的“常平阻击战”
移动手机用户:发送短信 jzsjb 到 10658300 即可订阅《河南手机报焦作版》,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登录 焦作网t.sina.com.cn/jzwww焦作手机报t.sina.com.cn/jzsjb) 官方微博参与互动
版权声明: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转载或建立镜像等。
联系电话:0391-8797395
分享到:
  ⬆战火硝烟早已散尽,但在阵地遗址上仍然可以寻觅到当年遗留的弹壳、弹片。这是窑头村一名村民展示在关爷坡掩体遗址拣到的两枚弹壳。(2005年9月23日摄)
  ⬆2006年5月1日,窑头村村民宋来有(时年77岁)告诉记者,当年115旅的指挥部就设在他家的这座临街房子里。
  ⬅七十多年过去了,当年阻击日寇用的机枪掩体仍岿然屹立在太行山上。
  ⬅经过七十多年的风吹日晒,当年掩体上被日军枪弹击打出的道道痕迹仍清晰地记述着日军的罪行。
  ⬅二○○五年五月二十二日,“常平阻击战”见证者、时年七十九岁的窑头村村民杨太在一座墓碑前讲述当年的战斗故事。
  ⬆2009年6月15日,焦作军分区组织110多名干部,参观“常平阻击战”遗址,并将其确定为该分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7月4日,沁阳市几名热衷“常平阻击战”战史研究的文化志愿者在常平村北一处掩体遗址前休息。
  ⬆2010年8月13日,黄书勋旅长的三子黄建国,走在“古羊肠坂”道上,寻找当年父亲抗击日寇的遗迹。
  ⬅“古羊肠坂”承载了太多的战争烟火,深深的马蹄印诉说着历史沧桑。(二○○六年五月十五日摄)
  ⬅二○○六年九月七日,一位村民走在窑头村关爷坡一处掩体遗址上。
  ⬆烈士鲜血洒疆场,山丹丹花开红艳艳。2015年7月4日,一名听着“常平阻击战”故事长大的小朋友,坐在一处盛开着山丹丹花的掩体遗址上沉思。
  ⬆2011年9月18日,来自沁阳、郑州、洛阳的100多名骑行爱好者自发聚集在“常平阻击战”阵亡将士墓地前,纪念“9·18”事变80周年。
  ⬆自上而下三条不同时期修建的道路,彰显着“古羊肠坂”沿线的战略地位。
  ⬆2005年4月5日,“常平阻击战”阵亡连长焦世英的女儿、74岁的焦新运老人跪在父亲墓前,痛不欲生。
 
   

  位于豫西北沁阳市常平乡山区的“古羊肠坂”,自古以来就是连接豫晋两省的重要军事战略通道,历史上这条古道曾发生过40多次有文字记载的重大战事。76年前那场惨烈的“常平阻击战”就发生在这里。

  1939年春夏之交,侵华日军利用新编第35师团抵达新乡,与第14师团办理防务交接、双重配置的机会,为打开太行山南侧的入晋通道,实现与其他方向侵晋日军的会合,以一举摧毁我晋东南抗日根据地,从京汉、道(口)清(化)铁路沿线调集重兵近3万人,沿太行山展开10多公里长的战线,企图强攻进山。

  同年3月,国民革命军第40军39师115旅调防到常平—窑头一线。该旅是一支曾参加过著名的长城抗战、沧州血战、台儿庄大战的抗日劲旅,刚刚经过舞阳整编和豫东黄泛区对日作战。

  为粉碎日军图谋,为根据地反扫荡争取时间,中共地下党负责人田时风以国民党沁阳七区区长身份与115旅旅长黄书勋多次会谈,率领中共地下武装组织积极配合黄旅抗击北犯日寇。

  1939年5月1日,日军从东、西两条战线同时向我守军大举进攻。

  在西线战场,黄沙岭是我守军第一道防线。229团某连100多名勇士在此迎战日军一个大队千余人的进攻,经过3个昼夜的血战,毙伤日军500余人,全连阵亡;在虎沟阵地,我守军在阴雨连绵中连续阻敌七昼夜,日军伤亡惨重,恼羞成怒,向我阵地发射毒气弹,阵地失陷。

  风门口是西线战场的重要关卡,为突破此关卡,日军以重兵轮番攻击。危急时刻,黄书勋旅长亲临前沿,赤着膀臂端起机枪横扫攻山之敌。在风门口东山头阵地上,在所有弹药消耗殆尽后,最后剩下的4名勇士抱着冲上阵地的日军一同滚下悬崖。

  风门口失陷,我守军被迫退至关爷坡作最后固守。在我守军10多天的顽强阻击下,无数日军横尸关爷坡,惨无人道的日军再次使用毒气弹,致我守军500多人窒息而死,防线最终失守……

  在东线战场,我守军230团以连、排为单位,在老马岭、张老湾、前和湾、后和湾、甘泉等高地对日军进行了有效阻击。大禹顶是日军迂回进攻我防守阵地的必经之地,为阻截敌人,田时风率领共产党区干队配合守军构筑工事,利用险要地势,痛击了日军。

  五里常平街是东线日军北进山西的必经通道。我抗日勇士在常平村东高地、村南及街道上与日军展开了残酷的阵地战、拉锯战和白刃战,共毙伤日寇1000余人,数百名抗日勇士壮烈牺牲。常平村陷落后,日军以飞机、火炮作掩护,继续向我尖刀岭守军猛烈进攻,我守军在弹尽粮绝、仅剩13名勇士的情况下集体跳崖,壮烈殉国。

  “常平阻击战”是中华民族不屈不挠抵御外敌、捍卫民族独立和尊严的正义之战。在近两个月的时间里,我守军与敌寇进行了大小400多次战斗,击毙日军2000多人,约3000名抗日将士为国捐躯,以鲜血和生命在南太行山区谱写了一曲惊天地、泣鬼神的英雄壮歌。

  “常平阻击战”已经过去70多年了,但后人对先烈的追思和缅怀却历久弥新。特别是2000年以来,每到清明节和抗战纪念日,烈士后人及社会各界人士来到抗战遗址追忆国难、凭吊先烈,“立志报国,共襄复兴”的共同情感在这里酝酿、奔腾……

  今天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爆发78周年纪念日,记者选取一组“常平阻击战”战场遗迹、烈士后人及当地群众凭吊和缅怀抗日阵亡将士的图片,以此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

  本报记者 杨 帆

  摄影报道

 
 
 
   
   
   

焦作日报社数字报刊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890号 报业·国贸大厦  焦作日报社主办  邮编:454002  电话:0391-8797395
豫ICP备14012713号
所有内容为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焦作日报客户端
焦作日报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二维码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