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河南平原光电科技有限公司有个“吕三雷铸造创新工作室”,领军人物就是吕三雷。吕三雷谈起创新工作室,眼睛发亮,神采飞扬,手不拿讲稿,眼不看电脑,一串串数字、一个个事例、一项项措施,张口就来,与材料上总结的分毫不差。
“吕三雷铸造创新工作室”成立于2014年1月,目前已聚集24名高端技术人才,被河南省国防邮电工会授予“河南省创新工作室”称号,研究创造了大批科研成果。
“企业能有今天稳步健康发展的好形势,‘吕三雷铸造创新工作室’贡献不小。”该公司党委书记、副总经理张现松骄傲地说。
该公司十分重视创新工作室,在财力、人力、场地、设施配备、培训、奖励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抽调拥有一技之长的吕三雷担任“铸造创新工作室”的领军人,把公司高端人才聚集到创新工作室,成为攻克技术难关、研究科研成果的一个“拳头”,使一项项技术成果应运而生。
一次,该公司为某厂生产飞机泵壳体,由于内腔较多弯曲的管路结构,要求内腔管壁光滑、干净,不能有任何残留物。但合金液浇注完毕后却发现管路中的造型材料难以清理干净,先后采取高压水枪冲洗、强力振动、强酸清洗等方法,均未奏效。正当大家无计可施时,“吕三雷铸造创新工作室”成员梁胜捷、李乐毅突发灵感,提出采用类似通下水道的装置或许能解决问题。说干就干,他们找到和管路直径相仿的弹簧,将弹簧固定于手电钻上,开动手电钻,使弹簧弯曲运动进入铸件弯曲内腔。经过多次试验和改进,终于完成了该装置的制造,顺利完成了该管路的清理,为企业节约了大量成本。
该公司以前为郑州航天某厂生产壳体铸件一直采用熔模铸造方法生产,成品率较低。“吕三雷铸造创新工作室”成员薛孟照、孔软芹等提出采用金属模型和3D打印砂型相结合的工艺方案。该方案为公司首次采用,不仅降低了成本,产品合格率在90%以上,而且交付后受到顾客高度评价。
“吕三雷铸造创新工作室”以服务铸造生产、立足岗位创新为主线开展工作,积极推进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的应用,使一大批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为企业节约了大量经费、人力、物力和时间,降低了成本,已经成为企业发展的重要生力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