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米车厢百里路,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市公交总公司28路公交车驾驶员郭爱萍在循环往复的公交线路上走过了18个年头。
固定的线路、重复的操作,单调得近乎枯燥,似乎没有新意和挑战。可是,郭爱萍却让平凡的岗位换发出精彩,她用真心、爱心、热心、诚心营造着温馨的乘车环境,把公交车厢变成传递精神文明的流动窗口……
为此,她先后获得了全国“五一”巾帼标兵、全国建设系统劳动模范、河南省劳动模范、河南省公交行业十佳服务标兵、焦作市首届道德模范等荣誉称号,并荣登“中国好人榜”。
今年6月初,在她刚刚荣获“全国劳动模范”称号之后,本报记者再次走进她所在的公交二公司,走上她的车厢,走近这位“身边的榜样”,看她有什么新变化,听取大家对她有什么新看法。
“我要把荣誉转化成动力,更用心地服务好每一位乘客,努力营造更加温馨的乘车环境。”郭爱萍的话语很简单。
“郭爱萍成名人了,可她脸上的微笑一点儿也没变,对乘客的问候话语一点儿也没少,对俺这些老年人和行动不方便乘客的搀扶动作一点儿也没减。”一位姓刘的老年乘客说,“她搀扶我时是托着我胳膊的,不是拉的,我能感觉她的动作依然是过去的样子。”
“她把荣誉当成新起点,更加注重学习,同时积极发挥模范带动作用,帮助大家进一步树立安全意识,提高服务、技术水平。”市公交总公司二公司经理尚卫红说。
“说实在的,郭师傅荣获全国劳模称号后,对我和全公司员工都产生了很大震动,起到了明显的鼓舞和激励作用。我和大家以前总认为,公交司机的工作实在太普通了,没想到这平凡的岗位也能出彩,也能让人生闪光。”年轻公交司机马勇说。
据了解,市公交二公司为充分发挥郭爱萍的模范带动作用,专门成立了以她为带头人,由技术、安全、服务骨干15人组成的“郭爱萍劳模创新工作室”,群策群力帮带职工。工作室开通了与工友交流互动的微信平台。同时,公司把每周二确定为郭爱萍帮扶日,便于她深入到路队,发现问题,对有思想情绪、服务不到位的员工进行沟通帮扶,解下思想包袱,传授工作技能。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公司里近来发生了很多变化:大家的荣誉感显著增强,工作积极性明显提高,职工们变‘要我做好’为‘我要做好’,比如想方设法克服路段维修带来的行车困难、自觉保持车厢卫生整洁、安全意识进一步提高、积极开展修旧利废小发明等等。”尚卫红说。
在公交二公司大院里,记者见到一位女驾驶员正在给车辆机器进行清洁保养。这位女驾驶员说;“现在大家都把车辆当成自己的孩子一样呵护,一有时间就给车子做清洁保养,这都是跟郭师傅学的。你看,这根发动机吹灰管也是‘郭爱萍劳模创新工作室’成立后的小发明,它是用报废雨刷的背管,一头加个废轮胎的气门嘴做成的,用它就可以把发动机、空气滤芯、水箱上的灰尘吹掉,这样就能增加发动机的散热效果,提高车辆使用寿命。以前没有它时,人手伸不到发动机的深处,那里的积尘就无法清除。”
“小发明多了。‘郭爱萍劳模创新工作室’技术骨干在修理车间成立了修旧利废小组,开展起小革新小发明活动,发明了刹车分泵修复器、刹车分泵空气过滤器、轮毂拆装车等器具,降低了劳动强度、延长了设备使用寿命,提高了工作效率和车辆安全性能。”维修车间师傅赵亮说。
“公交司机不能只满足于安全驾驶,我们的工作还要向服务的广度与深度延伸。而服务是无止境的,我的车上一直备有针线包、呕吐袋、餐巾纸等,我还自备了速效救心丸、藿香正气水、氟哌酸、风油精、创可贴等常用药品,这些东西都放在车上,随时为乘客排忧解难。”郭爱萍说,“我的愿望是,让公交车厢更温馨,让流动的窗口更亮丽。”
记者感言
因为热爱自己的工作,所以才会全身心地投入,才会有激情与创新。郭爱萍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业绩,再次证明了“热爱”是做好本职工作的动力与源泉。
郭爱萍并没有想到自己能获得那么多荣誉,她也不是去为荣誉而工作的,但干一行、爱一行、精一行,这个人生方向从她上班的第一天起就很明确。
热爱自己的工作,就能把车辆当成自己的孩子一样呵护,就能把乘客当成亲人一样对待,久而久之,乘客认可了她、喜欢上她,公交驾驶员这个平凡的岗位便彰显出人生的精彩。
其实,对绝大多数人来说,一辈子都没有轰轰烈烈的事迹,有的只是普通平凡的工作。重要的是,不要以为平凡就注定平庸。“平凡中见伟大”“把一个最简单的动作练到极致就是绝招”,这些话被很多人实践并验证,我们身边的人郭爱萍就是一位。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盛开春满园。记者在此次回访中很欣慰地看到,劳模的榜样带动作用正在显现,市公交二公司300多名职工都在向郭爱萍看齐,都在向这安全、服务、技术的新标准新高度迈进,一个比学赶帮超的正能量“气场”正在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