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民族历来就有重视德行的传统,古人把修身作为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先决条件,注重慎独自修、重德修行、以德服众。我们党对领导干部的品德看得更高、要求更严,在选人用人方面更加看重道德的魅力,讲究以德修身、以德服众、以德领才、以德润才。
在德才兼备这一衡量干部为官从政的标准中,德具有主导作用和根本意义,才只是德的辅助作用。在领导干部队伍中,有些当权者做人不正,为官无德,一门心思往上爬,投机钻营,热衷于拉关系、找门路、接“天线”,或是表里不一、口是心非,戴“假面具”,当“两面人”,对上唯唯诺诺、点头哈腰,对下官气十足、颐指气使。这些都是为官从政的最大忌讳,更是党的肌体之“腐肉”。
为官之道重在哪里?重在好的德行。具备良好的德行是为官从政、为民办事的首要条件。
为官之道首先在立德。好的思想品德是领导干部践行“三严三实”要求的基本要素。在选拔任用干部中,好的德行是重要前提。立德就是要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公仆之德,正气凛然、刚正不阿的执政之德,海纳百川、见贤思齐的修养之德。如果领导干部的思想品德不好,才气越高,能力越强,给党和人民造成的损失和危害也就越大。在做人做事、为官用权上,要坚持做一个具有情操高尚、踏实干事、心系群众的好干部。
为官之道贵在养德。好的德行是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基本条件。养德就要多读圣贤书,多干为民事,向先辈先烈看齐,自觉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只有具备了好的官德,培养了高尚的道德情操,自觉远离低级趣味,抵制歪风邪气,才会从心底和那些投机钻营、奴颜媚骨的坏作风划清界限,才能做一个有品位、有价值、有修养的领导干部。
为官之道难在守德。从少数领导干部走上违法乱纪道路来看,绝大多数都是没有守得住好的品德,思想滑坡、道德失控、防线失守,逐渐地步入罪恶的深渊。领导干部要守住道德底线,就必须看清不道德的红线,坚守为官从政的防线,正确地看待手中的权力,扎紧权力的笼子,凡事坚持原则,遵纪守法,不越雷池一步。
用官之道重在观德。观德是选拔任用领导干部的重要保障。用一贤人则群贤毕至,用一庸人则小人齐趋。心怀天下、大公无私、廉洁奉公的领导干部往往能带动一个单位、一个地方形成昂扬向上、众志成城的良好政治生态和社会风气。领导干部德行高尚,忠诚干净,公道正派,则其所率之人必齐心协力、同舟共济,其所领之地必风清气正、社会祥和宁静、百姓安居乐业。
古人云: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对各级领导干部来说,德是权之灵魂,权是德之体现。为官之道在于德,以德行权、以德服人善莫大焉。
(作者单位:修武县委组织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