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南昌大学发布由江西省教育厅核准发布的章程,将“南大”定为自己的学校简称,引起了南京大学师生的不满。有南京大学师生指出,2014年12月,经教育部核准发布的《南京大学章程》,已规定南京大学简称“南大”。有南京大学网友就认为,南昌大学在此种情况下还在章程中使用“南大”简称令人费解。
(据《新京报》)
很多大学的简称都重名,如长安大学和长春大学在百度百科中的简称都是“长大”;而“华农”之争则发生在华中农大、华南农大之间;北京工业大学和北方工业大学的校友则陷入到谁是“北工大”的争论中。
其实,南开大学、南昌大学、南京大学围绕“南大”简称之争由来已久。早在2001年,南京大学就申请注册了“南大”商标。2014年12月,教育部核准《南京大学章程》明确南京大学简称为“南大”。教育部核准的《南开大学章程》也明确了南开大学的简称为“南开”。至此,南京大学师生认为“南大”之争已盖棺论定。没想到,江西省教育厅核准发布南昌大学简称为“南大”。半路上杀出一个程咬金,让南京大学的师生难以理解,南京大学有关方面在校园BBS“校长信箱”回应道:“学校已向教育部、江西省教育厅表示了我校及广大师生对此事的严重关切。”
一个学校的简称,说白了就是一个代号而已,各高校为此而争的原因在于“品牌效应”。靠学术积累和文化沉淀打造的学校品牌,代表一所高校的软实力,对招生和社会影响力方面都有一定影响,因此不少高校纷纷为此“争名夺利”。其实,即使某些高校争来了理想中的“校名”也说明不了太大问题,毕竟“罗马不是一天建成”。要想打造“豪门学府”,笔者奉劝部分高校不如把时间和精力用在科研、教学等方面,努力提高学校的硬实力,如此才能使“校名”真正成为一块金字招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