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通讯员 张玉强
武慧梅
●人物档案:高国杰,男,1987年3月出生,中共党员,毕业于河南农业大学法学专业,2010年进入法院工作,现任修武县法院云台山法庭审判员。他是连续多年的先进工作者,2013年被县法院评为矛盾化解百日竞赛先进个人,2014年被市中级法院评为“保护三留守人员合法权益”先进个人,2014年被评为“诉讼案超百件办案能手”。
成长:一个小案开了三次庭
2012年,修武县法院云台山法庭迎来一名前来报到的年轻法官,他叫高国杰。初到法庭的高国杰急切地想成为一名优秀法官,他通过书本汲取法律知识,通过旁听庭审积累审判经验,通过勤学好问提高业务能力,这种积极的态度得到了庭长和老法官的鼓励和称赞。一天,庭长把一份运输合同纠纷案的卷宗交到了高国杰手里,让他先熟悉案情,开庭的时候让他来主审。
尽管高国杰事前做了很多功课,预想了很多庭审中可能出现的情况,但是真到了开庭的时候,因涉案三方情绪激动,现场一度失控。在庭长的提醒下,高国杰宣布休庭。庭长帮他总结分析了在现场驾驭、发问方式上的不足,告诉他需要改进的关键环节。
后来,该案又开了两次庭,一次比一次效果明显。高国杰从当事人杂乱的陈述中,慢慢地理出了他们的矛盾点和平衡点,最终作出了各方都能接受的判决。在逐步成长的过程中,他懂得了法官要处理好纠纷,除了要有深厚的法学理论功底外,还要体验社会,学会沟通,这样才能充分了解矛盾的根源,促进纠纷妥善解决。
成熟:把法庭开到群众家门口
云台山法庭管辖面积大、人口分散,群众往来立案、开庭极不方便。高国杰就把法庭搬到农家院落、田间地头,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使纠纷得到化解。这不仅方便了群众诉讼,而且起到了“审理一案,教育一片”的普法效果。3年来,他共巡回审判案件180余件。
云台山法庭辖区内有云台山景区,这给法庭带来了一个特点突出的案件类型——旅游纠纷。高国杰在对待游客纠纷时,一时调解不了的,就留下游客的联系方式,之后将处理结果反馈给游客;对于进入诉讼程序的纠纷,他协调当地法律服务部门,免费提供法律服务。3年来,他共化解旅游纠纷120余起。
为保证案结事了,除当事人即时履行的案件外,凡是定期履行的案件,高国杰都主动延伸服务,在履行期限届满前积极与义务人联系,督促其自动履行义务。
工作局面打开了,工作成绩上去了,高国杰自己也有了新的感受。他认为年轻法官只有深入基层,走近群众,知道和群众怎么交流,才能成为一名优秀的基层法官。
自律:坚守良知和底线
高国杰始终把政治素质的提高视为第一需要,把司法为民根植于思想深处,落实到审判工作中。他十分注重自身廉政建设,严格遵守法院“五个严禁”的规定,不断增强为民服务意识和廉政意识,不计较个人得失,努力做到清正为民,树立了法官的公正形象。
高国杰恪尽职守,公正廉洁,通过对一起起案件的审理调解,他化解了许多矛盾纠纷,为构建和谐、诚信社会作出了自己应有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