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孙 军
导演奖、制片奖、摄影奖、男主角奖、明星奖,记者面前摆放的5个由首届“京华奖”全国微电影明星大赛组委会颁发的获奖证书,是今年6月焦作市微电影协会选送的微电影《小雨》和《水语者》所获得的奖励。
“在本届微电影明星大赛上,全国一共报送了700多部作品,只有两部作品获得了多个奖项,其中一部就是我市报送的作品《小雨》。能够在全国大赛上取得这样的成绩,实属不易。”微电影《小雨》导演、市微电影协会副主席刘大鹏对记者说,《小雨》是我市第一部微电影,这是一部焦作人导演、出演,有焦作本土气息的微电影,不管是编剧、导演,还是摄影、录音、灯光等工作人员以及演员,全是零片酬。
今年40岁的刘大鹏,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表演系。谈起微电影,他说,微电影作为一种新颖的视听形式,以其制作巧、互动强、题材多、门槛低等特点,受到越来越多受众的欢迎。而且微电影片场非常短,一般都在10多分钟;成本也比较低,几千元到数万元不等;拍摄周期短,如《水语者》这部微电影就是在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焦作城区段正式通水的那一天拍摄的,整个拍摄时间只有一天。
去年11月,作为我省第一家正式注册的微电影协会——焦作市微电影协会成立。贾勇强是该协会的发起人之一,也是一名微电影发烧友。为了拍电影,他辞去了工作,开了一家摄影工作室,一边出去摄影摄像挣钱养家,一边利用业余时间去拍电影。为了拍摄高清电影,他花光了积蓄,购买了一批包括BMPC 4K摄影机等高端的摄影摄像器材。
“微电影协会不以营利为目的,我们是为了一个共同的爱好走到一起的。”贾勇强说,在微电影协会,从导演到编剧、演员等工作人员,全部是没有薪酬的,他们都是因为梦想、爱好集结到一起。“该协会会员也不收会费,每年协会有近2000元的必要支出费用也都是由我个人垫付的。”贾勇强说。在这个团队中,没有专家,没有专门的从业者,他们没想过要从中赚取利益,而是带着热爱和激情,踏上了微电影创作之旅。
当被问及目前焦作的微电影发展状况时,刘大鹏说:“目前焦作的微电影业处于成长初期,没有资金支撑,没有大的企业财团支持。由于缺乏成熟的平台和足够的资金,专业人才相当缺乏,而且协会的知名度也不够高,很多市民都不知道焦作还有个微电影协会。”
虽然目前我市微电影发展状况不尽人意,但是刘大鹏对微电影的未来发展充满了信心。“近年来,微电影已成为全媒体时代快速发展、影响广泛的一种信息传播方式,利用微电影建构与传播城市形象成为不少城市的选择。在不远的将来,微电影必然成为焦作文化产业的新符号,在我市文化产业中占据一席之地。”刘大鹏说,今年该协会将积极筹备全市微电影大赛,从中挖掘和培养电影专业人才,然后再以太极拳、云台山为题,筹办国际太极拳微电影大赛,达到提升城市影响力和知名度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