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视觉新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节约+创新,废料变成“玉”和“金”
 
焦作日报 | 焦作晚报 | 焦作网 | 焦作论坛
上一期 版面导航    
2015年7月16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节约+创新,废料变成“玉”和“金”
——走近焦煤公司九里山矿修旧利废班班长刘金玉
移动手机用户:发送短信 jzsjb 到 10658300 即可订阅《河南手机报焦作版》,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登录 焦作网t.sina.com.cn/jzwww焦作手机报t.sina.com.cn/jzsjb) 官方微博参与互动
版权声明: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转载或建立镜像等。
联系电话:0391-8797395
分享到:
  在节约与创新的路上,刘金玉已走过27个年头。
  刘金玉利用废旧材料加工钻机消音器。
  刘金玉深入井下掘进一线,和工友一起商讨如何改进钻机消音器。
  刘金玉在井下征询工友对设备改进后的意见。
  刘金玉利用废旧材料制作的综合液压机,可以调直锚杆,压平铁板、W钢带,使用效率很高。
  “市民观察团”走进刘金玉工作室,现场学习感受刘金玉节约创新的精神。
  每天早上天刚亮,刘金玉便拉着平板车,去刚上井的矿车里收集废料。
  刘金玉长年累月收集的各类废料堆成了小山,他研制的各种新设备都取材于这里。
  刘金玉利用废旧材料制做井下前期抽放瓦斯用的简易封孔器,使用效果很好。此类封孔器市场售价每个1800元,今年上半年他已做成了40个。
  ⬅刘金玉用废钢管做成130型钻机消音器,使得噪声分贝从110多下降到90分贝,而带有消音器的此类钻机市场买不到。今年上半年他已给50多台钻机配备了消音器,计划下半年还要完成60多台。
  ⬅工友们经常见到刘师傅吃饭时还在想设计。
 
   

  什么是修旧利废?什么是增收节支?什么叫敬业奉献?什么叫技术创新?

  这些概念化的词语给人的印象往往有些抽象模糊,可如果你走近节约与创新“大王”刘金玉,就会实实在在地看到,一节节废弃的钢管铁棒、一块块生锈的铁皮废料,在他手中竟魔术般变成了一件件有用的物件、好用的工具、新型的设备,而某些设备的市场售价就可能高达数万元,甚至在市场上根本买不到。从中你就会真真切切感到一种变废物为宝贝、化腐朽为神奇的力量。

  刘金玉,焦煤公司九里山矿修旧利废班班长、全国节俭养德全民节约行动先进个人、河南省劳动模范、河南省节能减排竞赛技术标兵……

  从事修旧利废工作27年来,他实现技术创新34项,其中28项获科技创新成果奖,2项申请国家发明专利。近5年来,他通过修旧利废、技术革新为企业创造效益3000多万元。2014年,九里山矿每月材料供应费由以前的1200万元下降到500万元。

  有人把刘金玉称作矿山“老抠儿”,有人叫他“创新达人”,其实二者的表述都不完整。如果把勤俭节约的品德比作“玉”,把技术创新的效益比作“金”,那么对刘金玉的描述就恰如他的名字一样,是一种“金镶玉”的完美组合。而促使“金”和“玉”结合的元素,就是敬业与奉献。所以,九里山矿把刘金玉的精神概括为敬业、奉献、节约、创新。

  为发掘刘金玉身上的“金”和“玉”,记者两年来多次走近他,看他在黎明时分去刚升井的矿车里找寻废料,看他夜晚在工棚宿舍里伏案勾画设计图纸,看他在日积月累收集起来的小山一样废料堆里挑挑拣拣,看他利用自制加工设备让废料起死回生,看他深入600多米的井下在掘进一线实地了解发明改进的工具使用效果……

  刘金玉的技术改造与革新,紧紧围绕煤矿生产三个方面——减轻劳动强度、促进安全生产、提高生产效率。他说围绕这三个方面就有想不完的点子、做不完的事情。为此,他一周只在周六晚上回一次家,其余时间全都吃住在工棚里。

  身为普通工人,心里却装着整个矿山;言语朴实无华,精神却如山一般高大。采访期间,记者捕捉了一些刘金玉的工作镜头,在此以图片的形式带您走近这位以节约为本、创新为魂、奉献为乐焦作煤矿工人。

  文/本报记者 陈作华 马允安

  图/本报记者 陈作华

 
 
 
   
   
   

焦作日报社数字报刊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890号 报业·国贸大厦  焦作日报社主办  邮编:454002  电话:0391-8797395
豫ICP备14012713号
所有内容为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焦作日报客户端
焦作日报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二维码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