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张冬 实习生杨玉梁)昨日,政协焦作市十三届八次常委会议第一次会议在市会议中心召开,会议围绕科技强市进行专题议政。市委副书记、市长谢玉安到会听取意见并讲话。市政协主席秦海彬主持会议,副主席周备锋、张动天、刘东成、孔祥群、范涛、杜宇、许竹英,市政协党组成员兑恩奇出席会议。副市长乔学达应邀出席会议。
会议首先通过了政协焦作市十三届八次常委会议议程。会议书面学习了中共中央办公厅《关于加强人民政协协商民主建设的实施意见》、省委政协工作会议、省政协学习贯彻省委政协工作会议精神座谈会和省政协十一届十二次常委会议精神,书面听取了市政府关于我市上半年经济社会发展情况的通报。会议还听取了市政协经济科技委员会关于我市工业企业科技创新情况的调研报告、文化教育体育卫生委员会关于我市高新技术企业研发平台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学习和文史资料委员会关于我市推进企业科技人才队伍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5位市政协常委、委员围绕自主创新、人才培养、发展环保产业、科技创新规划编制、“政产学研”创新体系建设等方面进行了会议发言。
谢玉安首先对市政协围绕中心、服务大局,议大事、谋大事、抓大事给予充分肯定;特别是对市政协组织有关委员会和委员,围绕科技强市主题,深入调研、认真撰写了高质量、高水平的3个调研报告,给予高度评价;对委员们的发言给予肯定。他希望市政协继续发挥优势,瞄准中心大局找课题、做文章,讲真话、讲实话、讲难听话,促进政府改进工作。在简要通报全市上半年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后,谢玉安围绕科技强市讲了三点意见:
第一,要清醒认识科技工作的“得”与“失”。焦作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科技工作,强力实施科技强市战略,扎实推进科技创新,取得了显著成效。但是,面对新的形势,与先进地市比也存在一些差距。一要看到“得”、坚定信心。“得”就是收获和经验。在重视度上,科技强市意识逐步深化;在创新度上,科技成果日益丰硕;在贡献度上,科技支撑能力不断增强,全市科技服务体系逐步完善,科技强市取得显著成效,走在了全省前列。二要认清“失”、保持忧患。“失”就是存在的问题和差距,主要表现在投入少、人才少、转化少、平台少“四少”上。在“得”与“失”之间,我们既要坚定信心,也要保持清醒,看到差距、奋起直追,在新一轮竞争中抢得先机,依靠科技创新加快焦作发展。
第二,要正确处理科技创新的“统”与“分”。做好新常态下的科技创新工作,必须坚持统分结合原则,构建“政府主导、市场推动、企业主体、全社会参与”的推进机制,激发全社会科技创新活力。一要抓“统”,坚持政府主导,做到统揽全局、牵头抓总。市政府是科技强市战略的实施者、推进者,将继续加强科技创新政策研究,制订科技发展重大规划,促进科技重点工作落实,把科技创新融入稳增长、调结构、促转型、保生态、惠民生全过程。一是突出科技创新规划的引领作用。结合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科技工作思路,抓好我市“十三五”科技发展规划编制工作,谋划好未来发展。二是制定支持科技创新政策。认真研究贯彻国家、省文件精神,研究制订市级财政科技计划和资金管理改革意见、科技金融支持科技型企业发展意见等,加大政策支持力度。三是深化科技体制改革。进一步转变科技管理职能,加大科技简政放权力度,扫除影响科技创新能力提高的体制障碍;运用市场机制,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完善资金链,实现从行政推动向市场引导转变,让市场在科技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四是创新驱动产业转型。围绕六大传统产业,引导企业淘汰落后产能,加快引进先进技术,加速工业装备和工艺更新换代,提高产品技术含量和附加值;发展壮大新兴产业,推进新能源电动汽车、智能制造、新型环保材料等高端产业、新兴产业做大做强,争取将新兴产业打造成新的支柱产业。二要抓“分”,坚持企业主体,做到社会力量分领任务、合力推进。科技创新,市场是导向,企业是主体。必须充分调动企业、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中介机构、行业协会等各方面的积极性,在全市形成共同参与科技创新、推动科技进步的社会氛围。一是企业要加大科技投入力度。各企业要重视科技研发,加大成果引进投入力度,把握创新方向,积极选择适合本企业发展目标的创新项目,适应市场化和全球化竞争需要,提高持续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二是市场主体要加强科技服务平台建设。依托河南理工大学,加快建设理工大科技园,建好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基地和海内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产业园;依托河南中轴集团等骨干企业及大连理工大学等高等院校,设立焦作市装备制造工艺中心,提升我市成套装备的设计开发能力和工艺技术水平;管理运营好科技大市场,让企业与技术、金融等要素实现深度对接。三是要建立政、产、学、研合作机制。政府将继续牵线搭桥,促进各方共同探索产、学、研合作利益分配机制,重点以项目实体运营、合资建立公共研发平台、引入风险投资等多种形式捆绑利益,真正形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共同发展、长效合作的新机制,激发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活力。当前,在处理“统”与“分”的问题上,要重点解决五个方面的问题:要真重视,不能表面化、口号化、形式化;要强力推,研究制定更多实质性、可操作的政策措施;要高投入,政府、企业都要加大投入力度;要善包容,允许创新风险、包容创新失败;要重创新,既要重视科技创新,也要重视工作创新。
第三,要统筹科技强市的“近”与“远”。要把科技创新作为破解突出矛盾的当务之急和事关长远发展的重大战略,从“近”和“远”两个方面入手:一要抓“近”,就是立足实际,抓好当前的急事难事。一是加大科技招商。引进新兴技术、注入科技资金,落地一批高科技项目,培育催生高新技术产业,提升全市产业层次。二是创新科技金融。继续完善金融支持科技创新政策,实施科技创新券、贷款贴息、知识产权质押贷款等制度,加快推进科技银行组建进程,为科技型中小微企业提供专业金融服务。三是培育科技新业态。积极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促进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与现代制造业融合,完善制造企业供应链条和销售网络;发展创意产业、科技中介、科学检测、科技评估、知识产权评估等新型科技服务业态,推动生产型制造业向服务型制造业转变。二要抓“远”,就是谋划长远,抓好长期的大事要事。重点抓好三项任务:一是打造国家级创新平台。推动示范区加快创建国家级高新区,培育更多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争创更多国家级实验室、工程技术中心等平台,打好焦作科技创新基础。二是完善科技成果转化机制。重点推进知识产权战略,充分发挥知识产权制度对自主创新的激励和保障作用,大力培育行业标准制订企业,将技术创新成果转化为行业标准、国家标准或国际标准,掌握行业话语权,力争5年内培育100家自主创新标杆企业,成为经济发展的坚强支柱。三是加大高层次人才引进力度。进一步完善高层次人才引进优惠政策,建立激励机制,提供创业载体、完善收益分配办法等,加快引进一批科技创新团队、创新人才;要建立高科技人才联系制度和重点人才跟踪服务制度,在住房、医疗、子女就学等方面实行全方位服务,使人才引得进、留得住、干得好,打造科技人才集聚高地,推动全市经济社会转型发展、科学发展、跨越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