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验科,作为医院的医技辅助科室,在平凡的岗位上默默奉献着,为临床医生提供准确可靠的检验数据,从而让患者得到及时、合理的治疗。因此,他们被誉为医疗战线的“侦察兵”。
那么,如何在平凡的岗位上创造不平凡的成绩,市人民医院检验科课题组给出答案:他们研究的《血清铁蛋白检测的临床应用研究》项目获得了2014年度市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这项研究不仅填补了我市青春期人群中血清铁蛋白数据的空白,还对胰腺癌的早起诊断起到指导性作用。近日,记者走进市人民医院检验科,对该课题组进行了采访。
发现问题勇担当
2009年,市人民医院检验科副主任技师何全利在查阅文献资料时发现,血清铁蛋白在健康人群及肿瘤患者中存在重要的应用价值。“当时,现有的青春期人群相关血清铁蛋白的数据多为国外和国内发达地区,而针对焦作地区的青春期人群血清铁蛋白的相关研究还处于空白阶段。”何全利说。
何全利表示,血清铁蛋白是人体内铁的主要贮存形式之一,其含量的变化能够准确反应机体内贮存铁水平及铁代谢状态,因此它也是目前缺铁性贫血早期诊断最重要、最可靠的依据。
“由于地域和生活环境的不同,如果用现有的数据来衡量焦作地区青春期人群的健康指标,显然会出现误差,将对这部分人群的健康带来不利影响。”何全利表示。
同时,何全利还发现,被称为“癌中之王”的胰腺癌,由于其隐蔽性极强,在当前的医疗水平下,被确诊的胰腺癌患者大多都已经到了晚期。
当年3月份,何全利和他同事组成课题组。随后,他们翻阅了大量的国内外研究者对于血清铁蛋白的研究报道,紧紧围绕其在预防医学和肿瘤诊断学中的临床意义进行研究,通过探讨在贫血性疾病和胰腺癌发生时其含量的变化,提出了血清铁蛋白水平的检测对贫血性疾病和胰腺癌的诊断有显著意义。
克服困难作研究
课题组成员在研究中发现,基于血清铁蛋白在健康人群及肿瘤患者中存在的应用价值,他们准备从两个方面进行研究。一方面是研究焦作地区健康青春期人群中血清铁蛋白的正常参考值;另一方面研究血清铁蛋白在胰腺癌患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确定了研究方向后,何全利和同事们开始收集各项数据。
课题组成员抽样选取了焦作地区初中阶段青春期(13岁至16岁)人群为研究对象,其中男生91人、女生94人。经体检排除非健康人群后,得出了一组数据。
同时,课题组还对2009年至2010年住院的已确诊为胰腺癌的61位患者进行研究。排除患者同时患肝病、其他肿瘤、血液病、营养不良等干扰因素后,检测符合条件患者的血清铁蛋白含量,并监测其相关肿瘤标志物指标,分析检测结果,了解血清铁蛋白在胰腺癌诊断中的价值。
由于检验科的日常工作十分繁忙,每一位课题组成员每天要完成大量的检测项目。为了尽早将各项检测数据统计完毕,他们克服困难,白天正常工作,下班后加班分析数据。同时,他们还放弃节假日,翻阅大量资料对该项目进行研究。
齐心协力忙攻关
为了尽早完成这个项目,课题组全体人员齐心协力、努力攻关。何全利说,在研究过程中,如果其中一项数据出了问题,那得出的结论就会差之千里。因此,作为项目的主要负责人,他深知身上的担子重、责任大。在研究中,如果发现同事在处理工作时有不当之处,他都会细心指导,并帮助同事认真完成。
课题组成员刘伟介绍,由于胰腺癌隐蔽性强,发现时就已经是晚期。同时,由于没有很好的检测方法,如果发现了这类疾病,必须通过作患处切片检查来确诊。
“这不仅损害了患者的身体,还会对患者的心理造成巨大影响。”刘伟表示,如果这项研究早日成功,必将会对胰腺癌的早起诊断起到重要的辅助作用,其社会意义将更加凸显。
研究成果获双赢
这项新的研究成果究竟产生了怎样的社会效益。何全利表示,自2011年3月份至今,课题组以作健康体检的青春期人群共计1532人以及经诊断确诊为胰腺癌的61位患者为研究对象,并对这些数据加以论证,最终得出了两个方面的成果。
首先,以抽样调查的方法检测人群中血清铁蛋白数据,分析青春期人群的健康状况,这一指标对分析和了解焦作地区青春期人群的营养和健康状况具有良好的可行性。其次,课题组成员研究血清铁蛋白水平的变化,将血清铁蛋白和相关血清肿瘤标志物作为检查套餐。事实证明,其研究成果在胰腺癌的临床诊断中具有较高的准确性、特异性,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了较好的参考指标。
为了将这个研究成果向外推广,除了市人民医院外,该项目还在市二医院和焦煤集团中央医院的体检科、血液科、肿瘤内科、胰腺外科等科室进行了实践应用,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