爬杆慢、上金具慢、紧线慢……那是1996年,对王恒功来说,那一年是硬着头皮挺过去的。
那时,他刚进博爱县供电公司所属博源公司的外线班,什么也不懂,班长李世富先教他爬杆,可示范了N遍,他还是爬不上去,心里直骂那线杆太滑、骂那脚扣不听话。
骂归骂,还得爬,因为班长那双如鹰般的眼睛牢牢地盯着他。他问班长:“有啥诀窍?”
班长回他俩字——多练!
他虽狐疑,但没办法。后来,看着身边的同事一个个“哧溜溜”爬到了杆顶,他心里就不服气,同样都是一双手、两只脚,自己为啥就爬不上去?
这样想着,便由“被动练”变成“主动练”,不仅上班时间练,下了班也要练,练着练着,有一次爬杆的时候,他发现自己的速度也能用“哧溜溜”来形容了!
如果说爬杆让他头疼的话,上金具就是让他犯晕,且不说需要力气,关键是凭着一条腿吃劲儿,站不稳,感觉乱晃。常常是人家早上好了,他才干了一点儿。
总之,提及那会儿的他,认识他的人都会说:“哦,你说当年的老慢啊。”之后,给你讲一大堆他的慢活计。
被甩在大后头的感觉让他难受,好几次都想打退堂鼓,好在被班长一激将,他的劲儿就上来了,还用笨法子——多练。练着练着,就不比熟手差了。
到2006年,他已是熟手中的熟手,也当了个“芝麻官”——外线班的副班长。
起初,他还窃喜,当了官嘛,就不必再经常爬高了。
可渐渐地他发现,这样做,同事们会疏远自己,而且自己带班干活时还会经常出错,譬如开工之后才发现金具没带够,于是又差人折回仓库去取,用当时的一句粗话来形容就是“拉屎不带擦屁股纸——丢三落四”。
这让他不得不反思。
“反思的结果是,当了官,不是该享受了,而是身上有担子了,不能再像以前一样指一嘴吃一嘴了!”时隔近十年,谈及初入“官场”的情境,他还深有感触,没了一贯的硬汉形象,神情间的羞愧显而易见。
端正了思想,之后的提拔便是顺其自然的事。
2009年,他升任班长。2013年,他被任命为副主任。有人祝贺他:“老王,不错啊,又升了!”
他回答:“官比过去大了,心也比过去操得更多了,要操心技能的传帮带,要操心安全,要操心施工对农作物的影响……”
他操心的结果是,带出了郜来伟、刘超龙、程晶晶等一帮高徒(几个徒弟已享受副班长待遇),干出了一批让领导欣慰、让客户满意的工程。
2011年8月,干桥沟变35千伏闫柏T桥线路时,他有点头大。因这工程有两大难:一难是,线路横跨硫铁矿线路,停电时间不能太长;二难是,挡距大,而且没有现成的路,只能靠背着工具、拉着线的施工人员拨开荆棘、踢开尖石、绕过果树,趟出一条路。但他带着他的兵克服困难,干了三天两夜,漂漂亮亮地拿下了任务。
2013年10月,他带队对10千伏城生线路进行改造。那会儿,白天闷热,浑身能被汗一次次浸透;晚上冷,冷到要穿棉袄,要生火取暖。另外,因为线路分支多、线路沿途的树多,而且处于县城中心,行人多、车辆多,工程不好干。可为了减少停电对客户用电造成的影响,他还是把工期定得很短,并身体力行。最后,仅用了一天一夜的时间,便给这项工程画上了休止符。
今年4月,新华线至葵城路10千伏线路改造,领导给他定的工期是3天。但由于树太多,如果按常规干法,在线下拉线,就会延误工期。于是,他果断决定采取“线上法”,带着他的兵走在线上布线。这种方法好是好,但不容易。用他的兵程晶晶的话讲,没有着力点,太晃,另外,臂力有限,走着走着就没力气了。然而,他们硬生生地克服了这些困难,仅用了2天时间就交了作业。
后来,谈工作经验时,他的兵们这样讲:“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
有人问他:“干吗那么拼命?”
他一边盘拆下来的旧线一边回答:“啥拼命不拼命地,只不过是尽力扛好该扛的责,干好该干的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