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杜 笠
在沁阳市沁北中心小学校园里,大家总能看到一个瘦弱的女孩搀扶另一个女孩的身影。瘦弱的女孩叫刘珊,她搀扶的女孩叫刘倩,她们既是同学,又是姐妹。自从踏入小学校门的那一天起,作为妹妹的刘珊便当起了身患脑瘫的堂姐的“拐杖”。
“姐,做数学题不要慌,静下心仔细想想,相信你一定能解答出来。”日前,在沁阳市第十五中学七二班的教室里,刘珊利用课间休息时间为刘倩辅导功课。
对于刚踏入初中校门的姐妹俩来说,学习的压力更大了,为了不让姐姐掉队,刘珊一有空就给她辅导功课。
刘珊悉心照顾刘倩,在于姐妹俩多年的情谊,更在于父母的一句叮嘱。
刘珊和刘倩是堂姐妹。刘珊5岁时父母到外地打工,把刘珊托付给了刘倩的父母。那时,刘珊吃住都在刘倩家,姐妹俩朝夕相处,感情深厚。在童年的记忆中,刘珊只知道堂姐没有太多朋友,别人在一起玩的时候,她总是一个人坐在角落观看。
直到上小学后,刘珊才从父母口中得知,堂姐从小患病,不能像正常的孩子一样玩耍。“刘倩是你的堂姐,今后你要学会照顾她、理解她、关心她。”父母的叮嘱,刘珊铭记在心。
此后,照顾刘倩成了刘珊生活的一部分,只要有刘倩的地方,大家总能看到刘珊的身影。
上小学三年级前,刘倩行走还非常吃力,上下楼梯对她来说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每次上下楼梯时,她都会望梯生畏,犹豫半天。这时候,刘珊会紧紧握着刘倩的手,扶她一步一步上楼梯,一边走一边鼓励她说:“你一定行,加油!”。
上初中后,刘倩的班级在二楼,对她而言,从二楼的教室到校园里的厕所是那么遥远。每次方便时,刘珊都小心搀扶刘倩上下楼,常累得满头大汗。
学校知道了刘倩的情况后,特意将七二班调到了一楼,并将刘珊、刘倩调到了同一个班级。
因为行动不便,每到课间和体育课,刘倩只能一个人坐在教室里。“她需要锻炼,多到教室外走走对身体好,对精神状态更好。”刘倩说。
从此以后,当同学们课间休息或者上体育课时,刘珊都会搀扶着刘倩到校园的操场上锻炼身体。
与生活和学习上的帮助相比,刘珊对刘倩在精神上的帮助更大。其实,在老师和同学们眼中,刘倩并不是一个很好相处的人。
“因为身体原因,刘倩很自卑,平时说话声音小,更不愿主动与同学交流,对同学的言行非常敏感,有时还会闹情绪。”沁阳市第十五中学七二班班主任邢沙说。
解答不出某个方程式、回答不出老师的提问……一件件小事都会让敏感的刘倩闹情绪,可她又不愿向别人倾诉。这时候,刘珊就成了她的发泄对象。为此,两人也常闹矛盾。
“从小到大,我最能理解刘倩的感受,同时也希望更多人能理解她的言行。”刘珊说,“其实刘倩也有很多优点,她坚强的意志和战胜困难的韧劲儿很值得我们学习。”
如今,刘珊乐于助人的精神感染了身边很多人。在刘珊的带动下,七二班成立了爱心团队,同学们分成十二个爱心小组,分别负责刘倩上下楼、辅导功课、打饭等。此外,爱心团队还会组织许多公益劳动:给花草除草浇水,清扫村里的街道,清理小广告……把爱心传递到更多地方。
这就是刘珊,她默默照顾着堂姐,不管哪个同学有困难,都会出手相助。相信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她善良真诚、助人为乐的精神,一定会演绎出更多的精彩。
记者手记
“愿做她前行的拐杖”,刘珊的言行,向社会传递了互助互爱的正能量。从刘珊身上,记者看到了一颗水晶般透明的心。对于自己的事迹,刘珊总是说:“这都是我应该做的。”如今,刘珊已经成为一个文明的符号,成为沁阳市学生心中的文明榜样。采访中,许多学生对记者说,要向刘珊学习,要拿刘珊当榜样,努力成为品学兼优的好学生,传递社会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