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课程就像是幼儿园的“健康心脏”,课程游戏化是一个质量工程,其最核心的目的是让幼儿园课程更加贴近幼儿的实际发展水平,贴近幼儿的学习特点,贴近幼儿的生活及兴趣与需要。
那么,什么是课程游戏化?站在质量的高度去考虑,站在儿童获得完整经验的角度去考虑,站在儿童身心发展规律和学习特点的角度去考虑,应该对课程游戏化作出一个回答。通俗地说,课程游戏化就是让幼儿园课程更贴近生活,更生动一些,更有趣一点,活动形式更多样化一点。幼儿动用多种感官探究、交往和表现的机会更多一些,幼儿的自主性和创造性更充分一些。因此,课程游戏化项目的推进,最终目的是促进幼儿发展。
《幼儿园工作规程》《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都提出,游戏是幼儿园的基本活动,所谓基本活动,意味着是重要的和不可缺少的。基本活动内涵有三:一是幼儿园课程应游戏化,充满游戏精神,是自由的、自主的、创造的、愉悦的。这不是个别环节要做游戏,而是一日生活都要充满这种游戏精神。二是自由游戏时间要保证,不能被“教学”及其他教师直接指导的活动所替代。三是其他活动环节,尤其像集体教学活动环节,应尽可能采用游戏方式。
幼儿园课程结构有别于中小学课程结构。结构合理的课程不是定向化的,也不是特色化的,更不是小学化的,而是生活化、游戏化的,要符合幼儿的需要,适合幼儿的天性。
有的幼儿园太在意追求特色,甚至是先确定一个特色然后去追求,这是非常可怕的事情。幼儿园的特色不是标榜的,是在行动的过程中自然呈现的。优质的幼儿园课程把生活与教育有机结合起来,使课程生活化、游戏化,能够引导幼儿在行动中学习。
幼儿园的课程就是做事,就是做幼儿力所能及的、能感受挑战的、能感受到趣味的、有思维参与的事。课程是行动的过程,是不断获得经验的过程,也是环境材料不断被利用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主要的不是教师说什么做什么。良好的幼儿园课程会不断地激发幼儿的兴趣,催生新的活动,能让幼儿专注地投入到当前和不断生发的行动中去。
幼儿园课程是一个以思考为纽带的和谐的行动结构,而不是知识结构,只有与行动结合才可能成为经验,只有真正转化为行动的知识结构才称得上是真正的幼儿园课程结构,它是以幼儿发展为导向,以经验获得为过程和目的的动态结构。
(摘自《中国教育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