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焦作城建丨山阳城 上一版3  4下一版
市住建局认真践行“三严三实”要求 扎实开展查尽责除隐患保安全活动
主体工程提前完工
开展安全生产月活动
组织参观焦裕禄纪念馆
走进边关
市直机关职工运动会上获佳绩
七月诗社与我的诗意人生
图片新闻
 
焦作日报 | 焦作晚报 | 焦作网 | 焦作论坛
上一期 版面导航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5年7月22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走进边关
□豫 疆
移动手机用户:发送短信 jzsjb 到 10658300 即可订阅《河南手机报焦作版》,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登录 焦作网t.sina.com.cn/jzwww焦作手机报t.sina.com.cn/jzsjb) 官方微博参与互动
版权声明: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转载或建立镜像等。
联系电话:0391-8797395
分享到:
 
   

  2005年7月25日,怀揣着山阳父老的嘱托和中原人民的重托,我与焦作5名援友融入全省第五批55名援疆干部队伍中,在河南省人民大会堂聆听省领导的谆谆教诲和我们的铮铮誓言声中,踏上了西出阳关、支援新疆的征程。3年间,将自己“经验交流,经济合作,文化切磋”的工作理念,融合到中央“稳疆兴疆 富民固边”战略决策中,圆满完成了组织赋予的光荣使命。工作之余,我们还领略了天山南北的无限风光,最难忘的是援疆工作即将结束之际,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财政厅为全国财政系统21名援疆干部安排的考察调研活动。

  财政厅安排了两条线路,一条是东线神秘的罗布泊,一条是西线神奇的帕米尔高原。我和洛阳援疆干部小雷、江苏财政厅援疆干部老顾不约而同选择了西线,殊途同归地到达喀什地区财政局集聚。我们参观了喀什这座中亚名城、丝路重镇,感受了“不到喀什不算到新疆”这句名言。帕米尔高原上的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以下称塔县)和红其拉甫哨所,是我们调研考察的最终目的地。走出喀什,在边防站办理了去边关的“关照”,向祖国最西县和国门第一哨出发。看着去塔县的路标还有280公里,县与所属地区这样的距离,在广袤的新疆是不足为奇的。

  车沿着“314”国道奔驰,这条路也叫中巴友谊路,由喀什穿越帕米尔高原,经红其拉甫边关翻越大阪直达巴基斯坦首都伊斯兰堡。这条“天路”是中国人民为巴基斯坦援建的,为修筑这条国际大道,数十名子弟兵长眠于异国他乡。

  这条路也是中国丝绸走向中亚的丝绸之路,中西文化文明交汇之路。张骞出使西域从这里走过,开疆拓土,凿空“丝路”,说服西域三十六国,为西域归属祖国奠定了基础;玄奘西天取经从这里走过,历经九九八十一难,把佛教的精髓带回了华夏大地;马可·波罗曾经在这里走过,心怀踏遍神州人未老的壮志,带走了东方文化,带来了欧洲中世纪曙光;斯文·赫定曾在这里走过,心存不到楼兰誓不休的胆识,把西方智慧留在了大漠边关、雪域高原……朝代更迭,时光流逝,这些为世界东西方文化文明交流做出卓越贡献的友好使者,流芳千秋,永载史册。奔驰的汽车取代了悠悠驼队,嘟嘟鸣笛取代了声声驼铃。大手笔的“一带一路”正在形成,中国经济走向世界,世界经济融入中国,也必将从这里走过,新疆快速发展战略机遇期到来了。

  行走在漫漫的“丝绸之路”上,沉思于祖国辽阔的疆域、壮丽的山河之中。新疆,古称西域,西汉神爵二年即公元前60年,西汉中央政府在西域设置西域都护府,对西域实施行政管辖。新疆这块宝地纳入祖国版图已2000多年了,多少仁人志士为了开拓、保护、建设这片热土而前仆后继。东汉文吏班超,投笔从戎,镇守西域30多年;唐代众多文臣武将驻守安西都护府,保卫过往商贾驼队的安全,保护西域人民的安宁;反帝禁烟第一人林则徐,以“戴罪之身”流放西域,心系“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家国情怀,大兴水利,留下众多“林公渠”;花甲之年的左宗棠,金戈铁马,横扫叛军,收复西域失地,植树造林,留下众多“左公柳”;王震将军,威震昆仑,解放新疆各族人民于水火之中,和将士们脱下戎装,铸剑为犁,屯垦戍边,在亘古大漠上崛起一座座新城,引得“八千湘女上天山”,为屯垦官兵牵线搭桥,结婚成家,扎根新疆;一个个热血青年、一批批援疆干部,到祖国最需要的西陲,贡献才智、青春、终生、子孙……

  车在帕米尔高原腹地飞驰,皑皑雪山近在眼前,世界第二高峰乔戈里峰是那样巍峨高大,“冰山之父”慕士塔格峰是如此雄伟挺拔;著名的高原湖泊卡拉库里湖熠熠发光,清澈见底,雪峰倒映,湖光山色;湖畔的苏巴什草原水草丰美,牛羊成群,马肥膘壮;奇形怪状的雅丹地貌多姿多彩,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令人无限遐想;茫茫戈壁上“沙漠之舟”骆驼、“高原之舟”牦牛在游弋,快捷的羚羊、敏捷的马鹿在群奔;鹰击长空,雁栖荒原,鱼翔湖底……帕米尔高原如此神奇美丽,如诗如画!仰慕这块圣地,缘自儿时课文中描写的“当祖国最东部的大兴安岭已是旭日东升,最西部的帕米尔高原还是满天繁星……”彰显了祖国之大、山河之美、时间之差。今天终于走近了她,心情是多么豪迈!

  谈笑间,走进了塔县,一座雕塑闯入眼帘,高高的花岗岩柱上,横卧着展翅的雄鹰,傲视群雄,俯瞰天下,欢迎着四海宾朋。鹰是塔吉克牧民的捕猎工具和宠物,“鹰图腾”是县城的地标。塔县在海拔3200米以上雪峰、冰川、群山怀抱之中,湛蓝湛蓝的苍穹上,漂浮着洁白洁白的云朵,举手可摘,好一个风光旖旎、山色逶迤的边城!塔县是古“丝绸之路”上的一个重要驿站,古“石头城”遗址的残垣断壁依然可见。塔县与3个国家接壤,有888公里边境线,有着2.5万平方公里的县域,2.8万人口。县城面积却不足1平方公里,号称“袖珍县城”。塔吉克族边民是一个热情好客的游牧民族,有路不拾遗、夜不闭户之说;政治觉悟极高,人人都是反分裂斗士,义务守边勇士。经典影片《冰山上的来客》的故事就发生在这里,美丽的“古兰丹姆”姑娘就是塔吉克族,《花儿为什么这样红》久唱不衰。全国各地的游客慕名而来,旅游业已成塔县的新兴产业……塔县是西部边陲一幅绚丽无比的画卷,一首荡气回肠的诗篇,一曲不绝入耳的赞歌!

  塔县财政局吴局长带我们走进这个自治区级文明单位,会议室里挂满了各种荣誉奖状。他们长年生活工作在帕米尔高原上,低温缺氧,思想却不缺氧。吴局长设晚宴,用“冰山来客酒”招待我们,频频相劝,在高原上喝点酒有利于睡眠。吴局长是从四川进疆驻守帕米尔高原的老兵,转业后留到县财政局工作,为守卫国土,献了青春献终生!守边人的艰苦环境、工作态度和敬业精神,深深感染着我们!

  翌日早上,向着海拔5200米高的国门第一哨——红其拉甫挺进。车在崎岖的山路上爬行,隐约感到胸闷。帕米尔高原塔吉克语为“世界屋脊”之意,昆仑山、天山等山脉在这里汇结成峰,形成了雪峰林立、群山起伏的壮观景象。红其拉甫,波斯语意为“死亡之谷”,塔吉克语意为“血染的通道”,这里被称为“生命禁区”。内地已是“人间四月芳菲尽”的明媚春天了,这里仍是“春风不度玉门关”白雪覆盖的隆冬。“天上无飞鸟,地上不长草,风吹石头跑,氧气吃不饱,四季穿棉袄”是红其拉甫恶劣环境的真实写照。

  行进中,一个似曾相识的六角形两层小炮楼出现了,五星红旗高高飘扬,上面写着“红其拉甫”四个大字,这就是魂牵梦萦的祖国第一哨,这就是几多春晚上将士们在哨所前向全国人民拜年的边关哨卡。我急忙走近梦境中的圣地,感受她的神圣和伟大!援友老顾在哨所前拍照,随即发到博客上,一夜间赢得千万“顾粉”点击点赞。哨所里走出一位山东日照籍小班长,带领我们走到边防线上。中巴国界线矗立着镶嵌两国国徽的界碑,在小班长的监视下,我们沿中巴友谊路,跨越国界到巴基斯坦疆域与哨兵合影交流。这足以显示,中巴特别的友谊关系!

  我们在边境线上感受了半个小时,因穿着单薄而冻得瑟瑟发抖,因高原缺氧而气喘吁吁。机警灵敏的小班长让我披他的军大衣,我执意不用。连连赞美他有见识有前途,当兵两年,就当班长了。他连忙说他不是班长,强烈的紫外线照射,脸上长出了斑斑点点的“高原红”,在班里面无论是班长还是战士,互称“斑长”。小“斑长”娓娓道来的讲述令我肃然起敬。小“斑长”远离家乡,守卫国门,承受着缺氧严寒,忍受着寂寞孤独。手握冲锋钢枪,脚踏雪域高原,头顶边关冷月,口饮昆仑雪水,眼噙想家泪水,梦中常见爹娘。把青春年华献给了国家安宁,献给了万家团圆。用爱国热忱、报国热心、青春热血,在“生命禁区”“死亡之谷”开辟了一条“血染的通道”,谱写了一曲《血染的风采》壮歌,唱响了一首《十五的月亮》赞歌,他才是我们最可爱的人!此次边关之行,使我的心灵得到洗礼,灵魂得到净化,思想得到升华,政治更加坚定。

  我们东西两线的考察调研小组考察结束后,齐聚于自治区财政厅参加座谈会,畅谈此次考察收获,畅叙3年援疆成果。厅领导对我们为新疆的发展与稳定做出的贡献给予高度评价和赞誉,并提出三点希望,一是希望继续关注新疆的财政工作;二是希望继续加强与新疆的联系;三是希望常回来看看。热心细心的厅领导特意为我们准备了两份特殊礼物,一份是精神的,把我们21名同志良好建议、科研论文、文学作品汇编成文集,命名《天山,故乡的情思》,出版发行;一份是物质的,按照我们21名同志的生肖定做了和田玉属相。黄金有价玉无价,真情更无价!这两份沉甸甸的厚礼,如巍巍昆仑之重,似洁白雪莲之纯,永远激励着我做好党的各项事业,永远牵挂着天山南北的各族人民,永远心系着新疆财政的发展!3年援疆路,一生西域情!

  2015年7月25日,是河南省第五批55名援疆干部进疆援疆10周年纪念日,谨以此文:献给同甘共苦、患难与共的55名援友们!并深情缅怀两位英年早逝的援友,祝愿他们的家人幸福安康!献给天山南麓、大漠北缘、渭干河畔我难忘第二故乡的新和县16万各族人民!献给自治区财政厅弯海川厅长、居来提·买买提明书记及全疆财政系统的同仁们!献给日夜坚守在红其拉甫哨所的“斑长”们及为戍边守边支边“献了青春献终生,献了终生献子孙”的“吴局长”们! (压题图为本报资料图片)

 
3上一篇  下一篇4  
 
   
   
   

焦作日报社数字报刊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890号 报业·国贸大厦  焦作日报社主办  邮编:454002  电话:0391-8797395
豫ICP备14012713号
所有内容为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焦作日报客户端
焦作日报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二维码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