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张 鹏
已近天命之年的郑全忠,是一个能坚持不服输的人。正是凭借这样一种锲而不舍的精神,他练就了一身本领。自2001年他调入市国税局稽查局检查五科以来,参与查处入库税款超千万的案件2起、虚开发票案4起,为国家挽回了损失,他多次荣获三等功、受到嘉奖,获得优秀公务员称号。
今年5月,郑全忠在查一起涉嫌虚开案件时,有一个外省的关键相关银行账号始终无法确定开户行。怎么办?他先请教银行的专家,试图通过银行账号的编写规则来推断出开户行,但没查询到结果。倔强的郑全忠又在外网进行查询,结果发现该账号是在香港开的户,他断然否认了这个结果:“这根本不可能!”为了尽快搞清楚这个关键环节,他委托多位朋友、带着相关文书帮忙查询,均无肯定的答案。郑全忠没有放弃,继续调查。当郑全忠抵达某银行账户所在省份进行查询时,准确找到了与该案件有关联的银行账户开户行。
在查一家走逃企业时,任何纸质资料没有,会计先后换了四任,最后任职的会计只有一台电脑主机,愿意提供资料。郑全忠立即将这一情况向局领导作了汇报,局领导决定通过技术手段导出数据。和这家企业会计约好见面时间,但该会计没有按约定时间见面,郑全忠一直等到晚上8点,这名会计才带着电脑主机来到约定地点。郑全忠将主机带回局里后,信息技术人员一直忙到晚上11点半才将完整数据成功导出,数据显示该企业涉嫌虚开虚抵。
多年的办案经验,让郑全忠养成了一个习惯——办案资料全部备份到360网络硬盘上,利用手机随时随地记录查询,跨越了时间和地域,实现网络办案。在今年年初受理一起举报案件时,他发现一个熟悉的人名,立即通过手机查询360网络硬盘信息,经过人名及开户信息查询,确认该案和另一起案件是同一伙人所为,随即提出并案处理的办案思路,提高了办案效率和质量。
今年年初以来,郑全忠多数时间都在外调的路上,马不停蹄地穿行在安徽、江苏、山东、江西、海南、甘肃、宁夏、湖北、福建等省自治区,办案艰辛可想而知。但郑全忠说,吃点苦不算啥,案件不破不收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