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郭树勋 通讯员张攀)近期,示范区坚持开放招商“一举求多效”、新型城镇化“一发动全身”、深化改革“一优带百通”、科技创新“一招上水平”,扩大增长点、转化拖累点、抓好关键点、控制风险点、抢占制高点,围绕今年年初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全力保增长促发展。
全力以赴保增长。示范区紧盯企业运行,借势、销号解决35家企业的历史遗留问题,帮助企业解决生产经营中的问题;利用好“助保贷”和应急转贷资金池,缓解企业融资难题;发挥好财政资金的杠杆作用,引导企业创新科技、扩大规模。加快推进企业上市、挂牌,加强后备企业库建设,帮助已挂牌公司利用资本市场募集发展资金。提升资本运作能力,继续编制包装推介PPP项目,谋划设立创新投资基金。加强创新平台建设,力争今年年底入驻企业和创新创业团队70家以上。
着眼长远调规划。示范区推进产业集聚区“五规合一”,完成产业集聚区规划调整,拓展工业发展空间。积极申报国家级产城融合示范区,为产业集聚区谋得更多政策支持。
集中精力抓项目。示范区新谋划项目80个,计划今年8月底之前再开工项目28个,年底前新建项目全面开工,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40亿元。紧紧盯住省、市重点项目和投资10亿元以上项目,确保超额完成全年投资计划,发挥引领支撑作用。落实项目清单制,加快征迁、手续办理等前期工作,明确责任,挂图作战,推动项目快开工、快建设、快竣工、快见效。
开放招商增活力。示范区紧紧围绕国家发改委发布的四大工程包、六大新兴产业工程包和河南省支持主导产业发展的稳增长措施,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推介发布的2015年十大战略项目和稳增长八大专项行动,认真编制招商项目,实施驻地招商、精准招商,再签约项目45个,力争全年招商引资额突破200亿元。对今年年初以来引进的招商项目全部梳理建档,成立专业工作组对接服务,确保项目履约率100%、资金到位率70%以上、项目开工率90%以上。同时,以“十三五”规划编制为契机,继续加大对上争取力度,争取更多项目列入省、市盘子。
产城互动促融合。示范区力争全年基础设施建设完成投资10亿元。加快实施总投资55亿元的智谷焦作园区、北斗智能交通物流平台等重点信息化项目。全面启动4个城中村改造项目,力争完成投资2.8亿元。服务好城市水系建设,完善水系周边区域配套功能,加快生地变熟地进程,引进实施一批高端三产项目,提高供地率。
优化环境抓改革。示范区研究建立精干高效的产业集聚区管理体制机制。提升行政服务中心功能,探索推进“六单一网”,积极推行网上办事。强力开展施工环境专项治理,严肃处理一批反面典型,确保取得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