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版:要闻 4下一版
省军区领导莅临我市某预备役团调研
市长谢玉安第七次暗访暗查 环境污染治理进展
农业部立七道“军令状” 攻坚农业面源污染
图片新闻
全国总工会调研组莅焦
村里又闻喇叭声
蓝天碧水的福报
今日看点
 
焦作日报 | 焦作晚报 | 焦作网 | 焦作论坛
上一期 版面导航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5年7月27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村里又闻喇叭声
本报记者 董柏生
移动手机用户:发送短信 jzsjb 到 10658300 即可订阅《河南手机报焦作版》,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登录 焦作网t.sina.com.cn/jzwww焦作手机报t.sina.com.cn/jzsjb) 官方微博参与互动
版权声明: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转载或建立镜像等。
联系电话:0391-8797395
分享到:
 
   

  7月25日,周六,记者在武陟农村老家——谢旗营镇蒯村,早上被“叫”醒,居然是久违了的大喇叭声。

  当日6时30分,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新闻和报纸摘要》栏目的开始曲从窗户飘进卧室,记者感觉这大喇叭离自家很近,再不是以前那种隐隐约约、时断时续的。静静地躺在床上听。之后,《武陟新闻》《气象预报》《科技之窗》等几个栏目依次播出,近一个小时的大喇叭广播,竟让从事新闻工作的记者感觉到了新意。

  早上吃饭时,听父母说,这大喇叭已经响了半个月了。“原来村里只有中街线杆上那两三个喇叭,也不经常响,响了也听不清说的啥。这次听说安了好多,我们住的这条街的东头、西头都安装有。”

  “大喇叭,曾经是四五十岁以及六七十岁这辈人了解国家大事、当地新闻、农业科技信息、气象情况的一个主要渠道。”谈起最近又响起的大喇叭,在村里当了40多年干部、从事多年农业技术传播工作的董荣仁颇多感慨,“这大喇叭也是活跃农村文化的一块阵地啊!这些年虽然电视、手机普及,信息渠道广,可当地新闻、农业科技信息等通过大喇叭集中传播,效果会更好!听说这是县里的广播村村通工程,咱村大,安装了八组16个大喇叭,周边几个村也都安装了,前几天播出的防雷、防诈骗和花生病虫害防治的小知识,还有焦作市出台的房产新政,都很受村民们关注。”

  记者从武陟县委宣传部和武陟县广播电视局了解到,广播村村通工程是武陟县今年强力实施的“六大工程”(堡垒工程、阵地工程、慈善工程、文化工程、平安工程、清廉工程)中的一个子项目。“广播的宣传功能和作用是其他媒体不可替代的,尤其在广大农村,完善农村广播网,实现‘广播落地’,是占领农村宣传阵地、实现科技兴农、活跃农民文化生活的重要手段,也能与电视等媒体互为补充,更好地起到喉舌和阵地的作用。”武陟县委常委、宣传部长薛新生说。

  “现在,我们是按照每500人一组(两个大喇叭)的标准来安装的,建立了台、村一体电力线广播网,首批100个村的广播安装已经到位,正在调试。我们计划两到三年内完成全县347个行政村的广播覆盖任务,让村村的大喇叭都响起来。”武陟县广播电视局一位负责人说。为增强节目的丰富性和可听性,武陟广播电台每天除转播中央人民广播电台6时30分的《新闻和报纸摘要》栏目外,早、中、晚还分三次播出自办的《武陟新闻》《法制之声》《政策在线》《基层党建》《经济信息》《科技之窗》《卫生与健康》《武陟好人》等栏目,全天播出3个小时左右。①2

 
3上一篇  下一篇4  
 
   
   
   

焦作日报社数字报刊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890号 报业·国贸大厦  焦作日报社主办  邮编:454002  电话:0391-8797395
豫ICP备14012713号
所有内容为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焦作日报客户端
焦作日报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二维码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