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梯的安全运行关系着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我们深知电梯检验工作责任重大,因此在检验中我们一再叮嘱自己要坚持严谨、严谨、再严谨的态度,时刻把安全记在心中、落在实处。”7月21日8时,省特检院焦作分院(简称焦作分院)检定二室主任张林潮对记者说。
随后,记者跟随张林潮和电梯检验员王兵来到和诚外滩,对这里的电梯进行首次检验,内容包括71个大项、130多个小项。
8时30分,随着电梯轿顶升到99米高空,张林潮和王兵的工作也即将开始。据介绍,电梯检验员和电梯维修员的工作分工不同,电梯检验员负责给电梯“体检”,电梯维修员则根据检验报告,负责对电梯进行维护保养。张林潮一边穿着厚厚的工作服一边说:“我们的工作服和鞋子都是特别定制的,你看,这工作服之所以这么厚,就是为了防止静电。”说着,他又拿起工作鞋对记者说:“这双鞋有1公斤重,鞋底和鞋面都有钢板,穿上后可防止被钉子等异物扎伤或砸伤。”
检验电梯,首先要到位于33层的机房检查控制系统。由于顶层部分房间还在施工,地面还有不少铁钉等物体,张林潮和王兵穿着带有钢板的工作鞋大踏步往前走,并不时回过头叮嘱记者要注意脚下。
此时正值三伏天,机房内的温度高达五六十摄氏度,不一会儿,他们厚厚的工作服就被汗水浸透。“这就是电梯最重要的控制系统,乘客在电梯轿厢里按键后,信息会传输到这个控制柜,由控制柜来调整每部电梯的停靠楼层和运行速度等。”张林潮打开位于机房正中间的大铁柜介绍道。
显示屏、电路板和各种五颜六色的电线,构成了电梯的心脏。张林潮和王兵拿出接地电阻测试仪等工具,开始对每根电线进行检测,一句话也不说,每检测一根就会把结果认真记录下来。汗水不停地顺着他们的脸颊往下流,但他们全然不顾。检测完后,张林潮擦着头上的汗对记者说:“这些电线看起来很杂乱,其实是非常有讲究的,如果不小心接错一根线,就会引发安全事故,所以检测时注意力必须高度集中。”
9时20分,记者随他们来到电梯的井道边。据介绍,电梯井道检验是整个电梯检验工作中最危险的部分,因为在井道中工作,稍微不注意,就会出现触电、坠落和切割等意外事故。据张林潮介绍,一次,他在检验一幢20层高的大楼电梯时,轿顶边上有一些未擦拭干净的机油,他没在意,结果不慎滑倒,差点儿掉入深六七十米的电梯井道中。从那开始,他在每次检验时,就会格外注意轿顶上是否有异物。
张林潮和王兵站到了电梯轿顶上,脚下是黑洞洞的井道,深不见底。张林潮提醒王兵要格外注意安全,头和四肢不要伸出轿顶外,否则很容易被碰伤,也不要碰到身边的钢丝绳,以免沾上油污或者挤伤手指等。
当轿厢门关闭后,电梯逐渐下降,他们开始检验每个楼层电梯门的安全性,避免出现电梯门夹人事故。同时,他们还要测量轿厢与墙壁的距离,如果超过15厘米,就可能发生乘客不慎坠落到井道的悲剧。
一个小时后,电梯降到最底层,他们的检验工作剩下最后一项内容——底坑检验。底坑有2米深,检验员需要顺着梯子爬入底坑,检验电梯的液压缓冲器和急停开关,如果不戴安全帽,即使楼上掉下一颗钉子,都会致命。
半个小时后,张林潮和王兵的检验工作接近尾声,从底坑上来后,他们就坐在一边休息。“作为电梯检验员,我们几乎每天都要‘上天入地’。”王兵笑着对记者说。
对于市民普遍担忧的电梯坠落现象,张林潮也给予了解释。他说,其实这是市民对电梯“返平层”现象的误解。电梯在停电或者发生故障后,会自动启动自我保护措施。为了保护乘客安全,电梯会就近停靠,例如本来是上8楼,结果却停在了7楼。还有一种就是电梯井道自学习过程,例如故障发生后,电梯有时会出现从高楼直接“坠落”到一层或者负一层的现象,这其实是电梯在进行自学习。就像电脑出现故障后需要重新启动一样,电梯需要返回出发层,重新恢复自己的运行位置,这是电梯的一种安全保护措施。
“电梯维保很重要,如果保养维护到位,发生意外事故的概率比空难还低。”张林潮说。
本报记者 高小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