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通讯员 高松涛
“为了一封挂号信,小丽上门跑了三趟,邮政的服务真是贴心。”7月24日,家住龙源湖社区的王大妈拿着投递员井小丽刚刚送来的信激动地说。在市邮政分公司高新收投分局,像这样宁肯自己多走一步路、多跑好几趟,也要让客户少操心的投递员比比皆是。
高新收投分局位于焦作新区,承担着350个企事业单位、90个居民社区、近20万人口的普遍服务职责。该分局共有投递段道20条,员工29人,月平均投递报刊30万份、各类邮件16万件。在这样的投递压力下,他们始终坚持“人民邮政为人民”的服务宗旨,认真耐心地服务段道的每一个用户,受到了广大用户的一致好评。
细致服务赢赞誉
这些天,高新收投分局负责人周晓霞特别高兴,因为该分局被焦作市妇联授予“巾帼文明岗”荣誉称号。“我们的投递质量和用户满意率一直都在全区领跑,这与投递员平时点点滴滴的细致服务分不开,尤其是我们认真细心的女投递员们。”周晓霞感慨地说。
投递员每天的工作对象来自千家万户,一点点的疏忽和懈怠都有可能给用户带来不便和麻烦。因此,该分局要求每名投递员经常走访用户,与用户多沟通交流,了解他们的困难和要求,细心、耐心为用户提供高质量的用邮服务。今年5月的一天,投递员翟新民接到一封从日本寄到国内、地址不详的国际挂号信,按照规定这封信是要被退回的。但是,凭着自己多年的投递经验,翟新民知道像这样的信件一般都是多年不联系的亲人寄来的,用户肯定非常着急。所以,他还是决定尝试着找一找。在接下来的时间里,翟新民一边投递一边打听,从村里的“老寿星”到附近的居民,最后又到派出所户籍室让户籍警帮忙查找,最终才找到这位家已搬迁的用户。当用户接到这漂洋过海的信时喜极而泣,连说“谢谢”。
真情付出赢感动
投递工作辛苦而又平凡,要想感动用户实在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但是,高新收投分局的投递员们用自己的真情付出,不断地感动着身边的用户。该分局文件柜里存放的一封封感人肺腑的用户来信,无不诠释着一个个动人的故事。
在投递员柳武生负责的投递段道,有一道独特的风景线:一些没有报箱的居民楼下,都有用白布缝制的写有用户名字的信报袋。提起这些信报袋,干休所里的老人们都由衷地感谢柳武生。70多岁的退休干部李大爷说:“原来所有的信件、报刊都是由邮递员送到干休所的收发室,然后我们自己到收发室去取。但是,武生这孩子心地好,那些信报袋都是他给我们做的,为的就是把信件、报刊送到我们家门口,让我们少跑趟。”像这样额外增加程序的订户还有很多,这些看似举手之劳的程序,让柳武生每天的投递时间增加了近1个小时。
投递员董桂云在日常投递中,细心地发现用户李奶奶的子女工作比较忙,平日里白天都是一个人在家。李奶奶家住三楼,想到她到一楼取报纸不方便,董桂云就干脆将报箱钉到三楼李奶奶家门口。有时在投递途中遇到李奶奶买米买菜,董桂云都会主动帮她送到楼上。怕她一个人在家无聊,一有时间董桂云就去陪老人聊聊天,帮她打扫打扫卫生。她一坚持就是三年,李奶奶逢人就夸:“桂云不是俺闺女,却比亲闺女还亲。”
辛勤耕耘赢硕果
投递工作不仅是一个细致活儿,更是一个体力活儿。随着包裹、快递不断增多,高新收投分局每名投递员每天的投递量都在50公斤以上,每天要进行3次投递。李俊斋的投递线路有一段在农村地区,一遇下雨下雪天气路就特别难走。去年夏天,一场大雨让农村还没有硬化的道路泥泞不堪,为了给村里一用户送报纸,李俊斋小心翼翼地骑着电动车进了村庄,结果还是连人带车摔倒在路上。几十公斤的报纸和邮件,再加上配有两块大电池的电动车,让瘦弱的俊斋扶了几次都没有扶起来。最后,她只得将报纸、邮件一点点卸下来,才把车子挪出泥坑,拖着满身的泥水继续投递。用户接过用油布包裹的报纸,看着有些狼狈的投递员,非得留她在家里喝点热汤再走。可李俊斋摇摇头说:“还有很多用户等着看报纸呢,我得走了。”说完就辞别用户,义无反顾地骑行在邮路上。
在高新收投分局这个大家庭,每一位家庭成员都有自己的特点,吃苦耐劳的沈战英、爱说爱笑的姜鹏、业务娴熟的司爱云、乐于助人的郭雪蕾……但是,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勤劳。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正是这细致周到的服务,这分真情流露的付出,高新收投分局收获了丰硕的果实。